真要说起现在长安汽车这摊事儿,绕不开赵非这号人。要问,为什么最近全网都在讨论长安的“油电大战”?为啥赵非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咱们先得捋明白,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换帅、不是谁接盘的问题,而是长安到底想怎么让自己在新能源洪流里不迷路,甚至还能跑赢风口的关键节点。
往回倒几年看,赵非这个人很有意思。一般咱们想象中管一大摊子的老总,往往都是一路打拼、人脉撑场,纯做管理、追着政策跑的,结果赵非的老本行,竟然是个工程师,还专门学的内燃机。“内燃机”是啥?说白了就是搞拼马力、讲扭矩、研究汽油味道那一套。你搁几年前,在油车是爷的时代,这是真香,谁家都有两下子才敢在汽车圈混饭吃。可等新能源时代一到,油老虎一夜变“落后产能”,谁还在乎你油车功夫多深?以前若论谁能搞定发动机,一水儿得是汽车厂里的红人,现在直接成了“转型的负担”。
可人家赵非偏不信邪,自己会发动机没错,但对新玩法没打怵,最最关键的,是脑筋灵活。当年他在长安福特救火,是咋一回事?那可是2018年,长安福特基本就快“见底”了。曾老大福特的销量硬生生一年砍掉一半,整个集团都要“躺地不起”。很多老总在这个节骨眼上,能不出事就万幸了,赵非偏偏往前冲,不等于故纸堆里找政策、写报告,而是大开大合玩起“福特中国2.0”,赌战略的魄力、拼产品的速度。本以为够冒险,事实证明靠这一手,福特居然跑过了那个低谷。你要问,赵非是靠啥?我觉得啊,一是能见着问题本质,二是肯换打法,第三是真敢押注新局,不活在旧功劳簿上。
有人可能想问了,“技术出身”的人做大决策,真的靠谱吗?其实想想也不难。你要是业务就懂个皮毛,遇到内外夹攻、政策多变、新旧动能大切换,根本没法临场应对。反倒是对技术底细摸得透,人又善变通的领导,能更快看清未来赛道长啥样。赵非在长安集团总部一回来,马上整合零部件资源、主导新研发平台搭建,那也是把自己过去的“老本行”升级,跳出“只会修发动机”的线,转向新的赛道。
更要命的转型,是现在。就拿2024年长安的新能源数据来看,说实话,这数据要搁几年前够看,现在只能算一般。比亚迪现在都停产燃油车了,吉利去年新能源也干到了四成份额,咱们长安到今年上半年把所有劲儿都拿出来卖车,总算破了百万辆,可你新能源在长安的占比也不过刚刚三分之一。什么概念?现在中国整体车市新能源渗透率过半,人家比亚迪公司里从领导到工人天天讨论“下一个电池突破”,咱长安这点儿新能源进度还是被“撵着走”。有危机没?大大的有。
这里就来了个问题:“长安能不能利用现在资源和积淀,真正抓住新能源机遇?”我看,赵非毫无疑问是那块料。为啥?因为他的两次大级别调任都很“极端”——不是在公司面临断崖危机的时候,就是在集团必须转身的时候。这够看出,他不是个只会“过渡”的人,而是关键能拍板、敢大刀阔斧调整的人。更难得的是,现在新能源又不是纯搞技术,品牌、销售、推广全盘一起拉,这活儿分明逼着各路领导都得学习年轻人的玩法。要说赵非没点担当和城府,恐怕早就退居二线。
再看最近,老赵已经不是只会开会的领导了,直接上社交媒体,开个人账号,亲自录视频、带着长安电动车“全球露面”。你不得不承认,很多老一辈车企总是瞧不上“整自媒体”“玩短视频”,赵非偏要“自身下场”,和00后、95后直接过招。这说明啥?说明人家早就了解新一代消费者怎么想,挑什么、怕什么,并也知道未来市场营销已经全然不是“领导发话、广告漫天”,而是谁能深入生活、能秒懂年轻人的需求,谁就能占据先机。不就像打仗似的,老炮兵固然重要,你要是不会用卫星导航、无人机侦察,再猛的炮阵都得被新武器碾压。
当然,咱们不能光盲目乐观。赵非再牛,本质还得依托整个集团的资源调度、持久战能力。长安这班底,朱华荣亲自组团,带了一屋子“70后”高管,有懂市场的,有只会研发的,也有纯管风险的。这种人才结构,放在中国制造业“船大难掉头”这个普遍毛病下,既是优势又是包袱。你说高层思路能跟着时代走,年轻的中层下场打仗,那自然是好事。可要是做大事光弄花架子,底下中层和一线员工根本没信念跟上节奏,迟早也还得栽个跟头。之前“油车派”和“电车派”还水火不同炉,现在让赵非坐镇就是要他带着大家“放下成见”,一条心,光会嘴上喊转型没用,得真把过去练油车的绝活“转译”成新技术新产品,这才是硬道理。
你再想想,为啥长安的新能源始终落后于头部?我觉得,核心原因就是“既想要油也想要电”。很多老一代企业,做惯了燃油车,从企业利润、工艺积淀,到供应商链条,全是围着汽油车转。你让他们突然彻底放弃曾经辉煌,心理上根本横不过这道坎,很容易“闹心情”。但现在市场变化如此之快,消费者要的是新鲜感、科技感,大趋势你拧不过去还不如主动参与到改变之中。赵非的最大价值,就是他能拉着阵营,用一种“不破不立”的方式完成油电交接,这是对手里有老功夫,又能学习新东西的人的最高考验。在这方面,赵非正好是熟稔技术、敢冲敢拼、拉得下脸学年轻人的那种人。
如今长安新班子摆明要“年轻化”,70后站台,80后、90后逐渐挑大梁,显然已经认准“不能再守株待兔”,而是要勇于从头再来。大家琢磨为啥比亚迪越走越顺?它狠得下心“全电化”,没有转身难题,一条道走到黑。长安真正想追上这波,不能犹豫,一是要下定决心“做减法”,敢于瘦身、转产,全盘转向新能源。二是保存传统核心优势,该保留的“底层功夫”继续发扬光大,例如底盘调教、整车安全等软实力,能“油电双拳”本事最好,不能还是要快速清零无谓包袱。
我想,站在现在,赵非最大的考验,是能不能带着大家齐心协力,把技术派、管理派、市场派拧成一股绳。就像打仗一样,单靠将军牛没用,士兵能不能理解目标,执行命令,才是真的考验。长安的下一步,其实是中国车企锻炼“内功”的一次大机会:不只拼口号,也拼谁真的能和年轻人一起成长,在油电“临界点”上抢跑。
至于赵非最终能否带着长安冲出重围取得新世代优势?还很难说。这就像他自己从技术员转成大管家,一路是不断自我突破完成的。企业进步,也是同理:不是靠一两场漂亮仗,而是能不能一直和行业同频甚至领先半步。接下来,就看这支新班子能不能不断打破自己,敢用新思路,再加点狠劲和执行力,像赵非之前“救火”一样,真正在新能源大战场上给中国车市亮出新答案。哪个企业最终能笑到最后?说实话,咱们拭目以待。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