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驾驶的门刚“咔哒”落锁,车内温度比外头烈日还高一筹。父亲咕哝一句“空调快点开啊”,孩子第一个抢下后排的娱乐屏,老婆把饮料扔进冷暖箱,老人慢悠悠地拉下遮阳帘,三代六口人,外加后备箱两只理直气壮的行李箱,“全家出行”的场面,总归如此——热闹、杂乱、各怀心思,谁都不想“将就”。而今天的主角,魏牌高山7,就是为这点“不将就”而来。
我不禁想问一句:如果你现在是正中央第4座的乘客,你最在意什么?是腿能不能伸直,还是脖子后头别顶着塑料?是“等下一站再换你坐窗边”,还是“我啥时候能站起来活动下”?多年前,MPV对这些人都不怎么友好。空间是“有”,但不是“你的”,舒适是“听说的”,但落不到实处。但2024的高山7,显然胸有成竹地对着多个老问题逐个下药。
这次,不妨放下品牌滤镜,来聊聊这台30万元级别、同时宣称“激光雷达+四驱+灵活转向”的MPV,到底在现实逻辑与家庭戏码之间,能不能把“全家舒适出行”这件事办妥当?
先不谈宣传语,光看数据,大多数人——包括我这个每天解析事故现场的老法医——对5.04米车长、3.08米轴距,难免下意识皱眉:这不就是“停车场守门员”,“道路杀手”?谁开谁明白。但高山7的“灵动转向”,加上不足5.6米的转弯半径,理论上的确让“大块头”挪起地方来,像极了健身房里腰部以上全是肌肉,腿却灵活得能参加体操队的那类选手。这还没完,停车难?激光雷达背了“锅”——全系标配,联合27个传感器,不但能“车位到车位”自如切换,还能分辨两百多种不同的车格,地下车库断头路也敢一试。以往“MPV=搬家车”的标签,是时候拿下来了。
当然,这些智能配置推出来,也让人忍不住怀疑它是不是在卖一款“四不像”。给家用、给老板、还是做个小型旅巴?但家里的“家长们”买车时,大多没心思讨论机械逻辑,而是纠结一个字——“舒”,以及“我在这车里能做什么?”高山7主打的“得房率61.1%”,包括了共轨二三排设计、纯平地板与双台阶双扶手,不论是老胳膊还是小腿肚,都略带点“被特殊照顾的感觉”。娱乐屏、AI音响、“全景声场”,加一个冷热随心的冰箱,出门就是“把家扛上路”。至于有娃家庭,遮阳帘和隐私玻璃,堪称灵魂拯救——毕竟大家都知道,哄个奶瓶和换个尿布,要的就是个体面和隐蔽。
健康和安全参数,也没装傻。零甲醛、五项认证证明它不是大型“毒气室”,紫外线杀菌,听着就像“高级消毒车”,尤其流感季节,能让心理暗示起点作用也行。你说孩子摸来摸去,袖口捏点病毒带回来,万一车里还“病毒滋生”,家长估计就得头大,但现在,至少能临时交给科技来“背锅”。
动力层面,则明显不像祖辈们记忆里的“面包车”。Hi4性能四驱,337kW最大功率,零百加速5.7秒,这不是带着全家出行,更像带着全家飙车。说归说,实用性还是第一位——城里红绿灯弹射完,进高速、上陡坡,哪怕后排还在打游戏或斗嘴,驾驶的人至少不用“肉身抗压”。
说到这里,难免自嘲本行。尸检看多了,知道死人最怕两点:空间太挤和通风不良。活人嘛,追求的层次高得多,无非是“空间够用、空气新鲜、车里别散发奇怪的味”。万一连这些都满足了,剩下的,就是谁能安安静静地享受“全员VIP”的人生。
当然,不是所有“述求”都会被满足。站在法医的视角,总会被问一句:30万买这种车,值吗?坦白说,买不买值看你家“舒适指数”。如果有三代同堂、偶尔全家出行、对科技配置有执念、甚至车里要有点“车外才有的内容”,那“30万带百万体验”的说法,不算胡说。家庭关系,是个等式,每个人的需求填进去,有个平衡就是成功。魏牌高山7,只是让其中的项“更好算”一点。
这台车登场,魏牌在高端新能源MPV里的算盘响得已经不小了。只不过我还想多问一句:当所有智能、舒适和安全的狠货都堆在一起,人在这台“家用大客厅”里,是不是也会想想,什么才是家最应该有的“氛围”?科技和空间已经用金钱解决,那人和人的“距离”,也一定能由智能化来调节吗?这恐怕,还得等下次车厢里爆发一场不大不小的家庭矛盾,才能见分晓吧。
你觉得呢?全家舒适出行,是车搞定的事,还是人之间慢慢养出来的默契?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