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最近被一则消息炸开了锅——吉利汽车宣布将极氪这个“亲儿子”正式收编,纳入上市公司体系。消息一出,股价应声暴涨,市值直逼三千亿大关。投资者们疯了,分析师们忙了,吃瓜群众也坐不住了:这波操作到底意味着什么?极氪凭什么能让市场如此疯狂?
第一幕:资本市场的狂欢
5月10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宣布拟以约56亿人民币收购极氪汽车4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消息一出,吉利港股股价单日飙升近10%,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资本市场向来嗅觉敏锐,这次的反应更是快得离谱——毕竟,极氪可不是什么普通品牌,它是吉利旗下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王牌”。
极氪的崛起堪称“开挂”。2021年才成立,短短三年,销量已经冲进国内高端纯电市场前三,甚至一度超越特斯拉Model Y。今年4月,极氪001单月交付量突破1.2万辆,直接让同行眼红。更夸张的是,极氪的毛利率已经转正,这在烧钱如流水的新能源行业简直是“神话级”表现。难怪资本市场疯狂押注——这不是买股票,这是买未来。
第二幕:极氪的“钞能力”从哪来?
极氪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的背后,是吉利多年积累的技术底蕴和精准的市场卡位。极氪001一上市就主打“30万级豪华纯电轿跑”,直接切中了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之间的空白市场。更狠的是,它还把传统车企的制造优势和互联网品牌的用户运营玩得风生水起。
举个例子,极氪的“用户共创”模式堪称行业教科书。从产品设计到功能迭代,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决策,甚至能影响新车的命名。这种玩法让极氪迅速积累了一群死忠粉,品牌粘性高得离谱。再加上SEA浩瀚架构的技术加持,极氪的研发效率远超同行——别人三年磨一剑,它一年推三款。
但真正让资本市场疯狂的,是极氪的盈利潜力。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大多还在亏钱,但极氪已经摸到了盈利的门槛。2023年,极氪营收同比增长超150%,亏损大幅收窄。按照这个趋势,2024年实现全面盈利并非痴人说梦。要知道,资本市场最爱的就是“既能讲故事又能赚钱”的公司,极氪恰好两者兼备。
第三幕:吉利的“阳谋”与行业变局
吉利这波操作,表面上是“左手倒右手”,实则暗藏深意。极氪独立运营时,融资、估值都有天花板,但并入上市公司后,吉利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给极氪注入更多资源。更重要的是,极氪的估值将直接反映在吉利市值上——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
行业也在悄然生变。特斯拉降价内卷,比亚迪疯狂出海,新势力们还在生死线上挣扎。而吉利通过极氪、几何、睿蓝等多品牌布局,已经形成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矩阵覆盖。极氪的收编,意味着吉利的新能源战略进入“收割期”——不再只是烧钱抢市场,而是开始追求利润和资本回报。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极氪的销量能否持续增长?高端市场的竞争会不会更加惨烈?资本市场的高预期一旦落空,股价会不会闪崩?这些问题,恐怕连李书福自己也在思考。但无论如何,吉利这步棋已经让对手们坐不住了——接下来的新能源战场,只会更精彩。
尾声:三千亿只是起点? 极氪的收编,不仅是一场资本游戏,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化的缩影。从“烧钱换市场”到“盈利为王”,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牌。而吉利,显然想在这场洗牌中占据先机。
那么问题来了:极氪能否扛起吉利的三千亿野心?资本市场会不会继续买单?咱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