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启源Q07这车,最近颇有些门道。
要说它爆火吧,倒也还没到坊间人手一辆的程度,可要说它遇冷吧,订单那数据杵在那儿,头个月就捅破了三万。
更绝的是,这车现在又添了两员猛将,配置精进了,价码却还跟之前持平。
这番操作,用圈内黑话讲,叫“增配平价”。
但事儿来了,这“增配平价”的背后,到底是菩萨心肠,还是另有盘算?
老实讲,十万出头能搞到这么大个儿插混SUV,的确挠人心肝儿。
毕竟,现在挣份儿钱不容易,能抠唆一点是一点。
长安启源Q07的横空出世,在某种程度上拿捏住了消费者的痒点。
空间阔绰,续航扎实,配置也算赶得上趟儿,性价比的确能打。
可细琢磨琢磨,这“增配平价”的套路,其实在汽车圈里也算司空见惯了。
厂方肯定会振振有词,说这是为了反哺用户,拔高竞争力。
但从商海沉浮的角度瞅,背后定有更深一层的谋算。
一个可能的解读是,行情太卷了。
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简直就是一片血海,各家车企都撸起袖子,想多分润一杯羹。
你不打折,别人砍价;你不鸟枪换炮,别人推陈出新,你不整点幺蛾子,消费者凭啥青睐你?
换个思路,或许是旧款车型卖得不如预期。
虽说头月订单破三万,听着挺唬人,但后续销量能不能咬住,还真不好说。
推出新款,加码配置,能刺激刺激销量,招揽更多持币待购的客官。
这就像商场大促一样,目的就是为了清仓甩货,或者说,为了保住销量,把牢市场份额。
当然,也有人会嘀咕,这是车企在玩“饥饿营销”。
先用低价勾引眼球,营造热销的假象,然后再祭出高配车型,攫取更高的油水。
这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毕竟,消费者总是盼着能拥有更棒的东西,即便要多掏点腰包。
但甭管车企打的是什么算盘,对消费者而言,都是喜闻乐见的。
毕竟,花同样的银子,能淘换到配置更顶呱呱的车,岂不美哉?
不过,也要敲打大伙儿一句,买车不能光瞅配置,更要看品控和售后服务。
有些车企为了压低身段,可能会在一些犄角旮旯里做手脚,比如用料、做工云云。
扯远了,长安启源Q07这回“增配平价”,也折射出当下汽车市场的攻守之势。
消费者愈发精明,车企也愈发“内卷”。
以前那种靠品牌光环就能舒舒服服赚钱的辰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往深里挖,这其实也映衬了华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从以往的“贴牌代工”,到现在的“自主智造”,中国企业正铆足了劲儿提升产品格调和技术段位,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长的胃口。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车企善心大发”时,是否忽略了市场竞争的锱铢必较?
是否忽略了消费者对更高规格产品的渴求?
长安启源Q07的“增配平价”,宛如一面明镜,照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也预示了中国制造的未来走向。
它警醒我们,市场经济的内核就是竞逐,而竞逐最终获益的,还是咱们老百姓。
回到文首,长安启源Q07的“增配平价”究竟是不是良心之举?
兴许,答案并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它为咱们提供了一个思索的契机,让咱们重新打量中国汽车市场,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的前景。
而对于那些已经敲定旧款车型的准车主们来说,能白嫖升舱,那可真是捡着了。
这波“增配”,也算实打实落到了消费者兜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