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对话朱江明,中国品牌闯德国,汽车故乡写新名

说到汽车,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国家就是德国,毕竟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响当当的牌子都是从那儿来的,可以说是汽车的“老家”。

在这么一个高手如林的地方,一个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要想站住脚,听起来就像是让一个刚学会做菜的厨师去给米其林大厨们露一手,难度可想而知。

但最近,一个叫零跑的中国品牌,还真就在德国市场闯出了一片天,不仅把车卖了出去,还收获了当地人不少好评。

鲁豫对话朱江明,中国品牌闯德国,汽车故乡写新名-有驾

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又是怎么办到的呢?

这得从德国的慕尼黑车展说起。

零跑汽车的老总朱江明,再次站到这个国际舞台上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和上一次来完全不一样了。

他自己也说,上回来的时候心里特别没底,和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的合作还没最后敲定,公司发展急需的一大笔钱也还没到位,心里头七上八下的,说话都没那么有底气。

可这次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和Stellantis成功牵手,而且已经有两款车在欧洲正式开卖了。

这次车展上亮相的新车B10,在欧洲每个月都能卖出三四千台,这实打实的成绩单,就是他如今从容淡定的最大资本。

那么,向来以挑剔和严谨著称的德国消费者,为什么会愿意为一个来自中国的、相对陌生的汽车品牌掏腰包呢?

鲁豫对话朱江明,中国品牌闯德国,汽车故乡写新名-有驾

这其中的门道,远比想象的要深。

首先,零跑在产品设计上就下足了功夫,特别懂得“投其所好”。

德国人普遍身材比较高大,他们就特意把车内空间设计得非常宽敞,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腿部空间都绰绰有余,坐进去不觉得憋屈。

后备厢也做得特别大,方便德国人周末开着车去露营、滑雪,各种运动装备都能轻松装下。

这种对用户实际需求的精准把握,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当地消费者的距离。

更重要的是,零跑在细节上的用心,真正打动了这些“细节控”。

朱江明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他们每一台车,只要你打开引擎盖,看到的不是乱七八糟的管线,而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甚至带点设计美感的布线。

鲁豫对话朱江明,中国品牌闯德国,汽车故乡写新名-有驾

这种看不见的地方都下功夫的态度,恰好就对上了德国人对工业品质和工艺质感的高要求。

一位和零跑深度合作的德国经销商集团负责人甚至透露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他们卖出去的零跑汽车,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任何需要维修的记录。

质量过硬,不出毛病,这对于任何一个汽车品牌来说都是最好的口碑。

当德国车主发现花更少的钱,能买到一台空间大、设计好、质量还特别可靠的车时,自然会觉得这笔买卖“很值”。

如果说产品设计和质量是零跑敲开德国市场的“敲门砖”,那么他们能站稳脚跟,甚至让欧洲同行感到压力的,是背后强大的技术实力,也就是他们一直坚持的“全域自研”。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说白了就是,一辆车最核心、最关键的那些零部件,比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还有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超过65%都是零跑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

这就好比一家餐厅,不仅菜做得好吃,连酱油、醋都是自己酿的,蔬菜也是自家后院种的。

鲁豫对话朱江明,中国品牌闯德国,汽车故乡写新名-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质量;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会非常快。

欧洲的传统车企,很多零部件都依赖供应商,每推出一项新技术,流程长、反应慢。

而零跑可以快速地把最新的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上。

举个例子,在十几万价位的C10车型上,零跑就用上了通常在更高级别车型上才有的800V高压快充技术和激光雷达辅助驾驶系统。

这意味着车主能用更少的钱,享受到充电更快、驾驶更智能的体验。

这种技术上的领先,让零跑在同价位产品中形成了“降维打击”的优势,竞争力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当然,零跑的策略也很灵活,不是一根筋地用同样的产品去应对整个欧洲市场。

鲁豫对话朱江明,中国品牌闯德国,汽车故乡写新名-有驾

他们很清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车习惯。

比如在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南欧国家,很多城市道路狭窄,停车位紧张,所以像T03这样小巧灵活的车型就特别受欢迎,大家买它主要是为了方便代步。

而在德国,人们的需求就和中国市场更像,更偏爱空间大、配置高、看起来更豪华的车型。

正是这种因地制宜、精准投放的策略,让零跑在复杂的欧洲市场里走得相当稳健。

不过,今天看到的这份从容和成绩,是朱江明和他的团队用将近十年的艰辛换来的。

他自己都说,做零跑的这十年,是他人生中最紧张的十年。

从2015年创立公司开始,就一路坎坷。

鲁豫对话朱江明,中国品牌闯德国,汽车故乡写新名-有驾

最初,作为一个新品牌,很多有名的供应商根本不搭理他们。

造车是个极度烧钱的行业,一开始以为一款车投个五六个亿的模具费就差不多了,真做起来才发现,十个亿都打不住。

为了给公司找钱,朱江明见了不下上百个投资人,被拒绝是家常便饭。

最艰难的时候是在2019年,他们的第一款车S01上市后,销量非常惨淡,眼看就要过年了,账上的钱越来越少,铺开的摊子那么大,他作为创始人,背负着自己投入的全部身家和投资人的信任,压力大到整晚睡不着觉,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不知道公司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那么,是什么让零跑从那样的困境中活了下来,并且越走越好呢?

朱江明把这归结为一种“乌龟赛跑”的精神。

他说,汽车行业巨头林立,零跑就像那只乌龟,不追求一时的速度和噱头,而是踏踏实实地把最底层的技术基础打牢固,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往前走。

鲁豫对话朱江明,中国品牌闯德国,汽车故乡写新名-有驾

他本人就是工程师出身,对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重视。

这一点也深深地烙印在了零跑的公司文化里。

去年公司九周年庆典上,一张5000名工程师的合影在网上流传,场面非常震撼。

在当时公司总共6200多名员工里,工程师就占了绝大多数。

可以说,零跑是把所有的资源都倾注在了技术研发上。

这支强大的工程师队伍,正是零跑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底气所在。

从当年在工厂里,一群人围着第一台能转动轮子的样车欢呼雀跃,到今天,在德国慕尼黑的街头,看到当地人开着零跑的车,甚至有人因为对第一辆车非常满意而购买了第二辆。

这其中的转变,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它证明了,只要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用心做好产品,真正理解并满足用户的需求,哪怕是在汽车工业最发达的“故乡”,中国品牌也同样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一席之地,写下属于自己的新名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