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续航突破800公里,售价合理,国产新势力面对挑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

Model Y 后驱长续航版上线!纯电SUV的纯电诗和远方不是空谈了。

11月8日,特斯拉中国官方一宣布,Model Y长续航后轮驱动版本终于来了。续航数据一出来,全场哗然——CLTC续航达到了821公里。这数字,我估计可能还得打个折扣算实际,毕竟标定数据多半偏向理想。真正用起来,满载、120码高速续航能力大概在700公里上下,能跑上一整天。毕竟,实际情况得看电池温度、路况,这也是我猜的,没几个人专门测过。

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续航突破800公里,售价合理,国产新势力面对挑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有驾

这次用的电池是那块410V的新模块,容量大约是60kWh左右。秒到那天,我特意翻了翻以前的笔记,之前的Model Y长续航大概用的是75kWh的电池,现在新的主要就是优化技术了。充电可以说是优势,特斯拉快充可以做到30分钟充到80%,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车友群里有人分享过。你猜满电到油门踩到底,百公里耗电在13度左右(这算心算),大概也就30块钱,虽然比油车贵点,但效率高、用起来悬念少。

这车在官方心里可是旗舰级别,售价28.85万元起,当然还是要比不少传统SUV贵点,但那是真的有料。对比同价位其他国产纯电,哪家有显著多的续航?好像也不多见。问我你,刚买电车的朋友,纯电SUV你会考虑续航突破800公里的?我猜不一定。毕竟,日常上下班通勤300公里都没问题,出远门花费的时间和焦虑倒成了个焦点。

这里还顺便提一句,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一个小细节:充满电的时间,家用220V大概得10小时左右,快充可以在半小时左右搞定这么多电。这个时间跟堵车、吃饭差不多,刚好利用空档充满。你说,能不能把充电站再扩展点?还是有人说靠嘴去打赢特斯拉?唉,技术和基础设施,还是得一步步来。

国产新势力们看到这个新闻,是不是早就开始心里乱了?比如蔚来、小鹏、理想,面对特斯拉这个杀手锏——续航突破800公里,他们又怎么反应?某个制车朋友曾经说过:续航才是王道,驱动技术再牛,续航不行,我还怎么长时间PY?但实际上,续航再长,充电便利、成本合理才是王。

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续航突破800公里,售价合理,国产新势力面对挑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有驾

这就涉及供应链了。很多人误会,都是电池的事。关键还在研发理解和材料技术上。你电池越大,成本越高,风险也更大。去年我跟一朋友聊天,他说:大电池就像买大房,初期高成本,后面用料还得靠谱,不能隔三差五换电池拼效率。供应链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真比想象中的难多了,但行业逼着厂商不断折腾。

能让人担心的一个点——是不是未来这规则会变?就像去年突然除了限号,还加了环保税一样,政策变了,市场就得重新洗牌。比如短期内,续航能够大幅提升,可能得靠新材料或新技术突破,但这涉及研发周期和投入。中国许多新势力,资金和研发实力差异挺大的。

我也琢磨过一个问题:消费者真的在意续航,还是逐渐更看重用车体验?有人反映说,续航再长,早晚还是要充电、换电,总归归于用车的便利性。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充电桩密度还远不能满足每日所需。前几天,我跟邻居老李聊天,他老是抱怨:充电桩太少,回老家就发愁。这也是问题。

目前,市场上很多车型宣传续航超800公里,理论上看,挺吸引人,可实际操作中,车边充电站够用吗?这个问题没法一时说清。别说,许多品牌都在加快布局,但跟特斯拉的加持相比,还是差点意思。

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续航突破800公里,售价合理,国产新势力面对挑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有驾

话说回来,特斯拉这个系列车型,一直是在车友中有口皆碑,关键是这次的续航突破,似乎把它拉得更高了点。销量、口碑、技术,都再上一个台阶,没错。可你要是不知道,很多新势力其实还是在打价格战、补贴战,怎么跟真实力抗衡?我觉得,不是靠嘴炮、靠画饼能赢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一直在想,未来续航超过800公里,究竟对普通用户的意义多大?是不是多数情况下,续航长就变成一种心理安慰多一些?毕竟,从今年的市场反馈看,很多车主续航在700公里以内,就能日常满足,没必要追求极端。只国内牌子里,不少厂家在技术上还真是有点焦虑:提升续航该怎么办?成本是不是会爆表?

也可能这新车压箱底的亮点是:续航持续优化的路还很长。未来车内的能耗还会被科技、配置折腾。我手头一辆车,满载五人、空调开着,实际续航一下就缩水20%以上。这个缩水你听着也释然,毕竟,不可能一开就永远都像空载一样浪。

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续航突破800公里,售价合理,国产新势力面对挑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有驾

有没有想过,长远看,续航越变越长,充电越便利,等于汽车的油箱越来越大,却不用担心油费涨?这是理想,但同时我也怀疑,太长的续航是不是会带来重量增加、能耗提升的难题。某次修理工建议我,你要换个新电池,别追求最大容量,要在续航和重量上找到平衡。我心想,他说得也有道理,毕竟,车重越大,耗能越多,对吧?

其实我挺关心一件事,类似以前吃火锅,锅越大越方便,但火力不够就没劲。电池也是这样,容量大,但要配合更好的电机和控制系统。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难怪有些新势力花费重金研发超充+快充复合技术,只为在距离或用电上打出差异化。

最关键的还是价格和买单的人。你我都知道,买车不仅仅看续航,也看牌子、性能、品牌,这大概就是心理价格区。特斯拉以续航领跑后,国产新势力是不是得拼个你死我活,拼个技术突破,或者干脆搞个更实在的包你用的小改款?说不准下轮续航还能再涨一波,毕竟市场就像个永不停歇的跑步机。

给你留个思考题:在这样续航飞跃的背后,未来的车企会不会陷入续航焦虑?还是说,最终靠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赢得市场?其实我也在琢磨,续航不是终极目标,更像是个门槛。而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那点用车的小细节。

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续航突破800公里,售价合理,国产新势力面对挑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有驾

这车、这行业,就像一道不断递增的能量场,你觉得,下一步,谁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