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最近出来说了句话,特有意思。
说,我们是不会放弃轿车的,轿车是宝马的“品牌核心”。
我看完这个新闻,当时就一个感觉。
不装了,摊牌了,我不仅菜,我还嘴硬。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面对时代洪流,选择性失明,并且试图用哲学来对抗物理的奇幻行为。
讲真,现在这个时间点,再出来强调自己“轿车是核心”的车企,心态都非常值得关心。
就好像大家都在用航母舰队打立体战争了,你突然跳出来,拍着胸脯说,我跟你讲,我们家的骑兵冲锋,那可是祖宗之法,是我们的“品牌核心”,是我们精神的压缩毛巾,一泡水就能变大。
大哥,时代变了,现在天上飞的是无人机,不是骑兵的战鹰。
你那玩意儿,别说泡水了,你泡油里都没用。
让我们来构建一个场景。
一个典型的宝马3系车主,中年,体面,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开着蓝天白云标,就等于把“成功”两个字刻在脸上。
他堵在周五晚高峰的内环上,旁边是一台乐道L60。
他看着自己车里那个万年不变的内饰,听着发动机在低速蠕动下的嘶吼,心里默念着“人车合一”、“驾驶乐趣”、“后驱的信仰”。
然后他一扭头,看见隔壁乐道车里,一家三口正在看电影,孩子在后排吃着小冰箱里的冰淇淋,老婆在刷剧,男主人开着辅助驾驶,正在琢磨晚上夜宵点什么。
那一刻,宝马车主引以为傲的那个“品牌核心”,突然就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
他的“驾驶乐趣”,在别人一车人的“生活乐趣”面前,显得那么的单薄且可笑。
他所谓的“核心”,在人家直接掀桌子的打法面前,连个餐前小面包都算不上。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宝马说,我们要变得“更加微妙(subtle)”。
听到这个词我直接太阳穴一个趔趄。
Subtle?微妙?
现在是什么市场?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把配置单当圣旨一样念,价格战打得跟闪电战一样。
你跟我说你要“微妙”?
这相当于两军交战,对方的意大利炮已经拉出来了,你这边的主帅摸着下巴说,我觉得我们的士兵,拔刀的姿势可以更优雅一点,更“微妙”一点。
优雅能当饭吃吗?优雅能挡住对手“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卡车吗?
不能,完全不能。
最好的防守不是优雅,是直接把对方的餐厅给爆了。
我作为一个也开过几年所谓德系豪华车的中年人,我其实特别理解这种“铁盒子执念”。
在过去,一辆三厢轿车,特别是BBA的三厢轿车,它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认证,是一种不需要开口说话的自我介绍。
它是权力的象征,是奋斗的奖赏,是通往某个阶层的任意门。
但现在呢?
现在最大的权力,是让全家人在车里都舒服的权力。
最大的奖赏,是能用一半的钱,买到双倍的快乐。
最牛的任意门,是能随时在车里开趴体、唱K、打游戏的智能座舱。
宝马的“核心”还停留在上一个版本,但用户早就迭代到“道诡异仙”版本了。
说真的,我最近看那个《道诡异仙》看上头了,感觉车圈现在就是这个状态,大家都在修炼,但都快走火入魔了。
宝马就像里面的名门正派,守着祖宗规矩,结果被一群不讲道理的野路子用各种诡异神通打得找不着北。
什么品牌历史,什么赛道基因,在“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套简单粗暴的组合拳面前,都是虚的。
都是虚的。
就是虚的。
所以,宝马强调轿车是核心,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是“各位大哥,SUV我们真的卷不过了,新能源我们也慢了半拍,就剩下轿车这点精神图腾了,求求你们,给我们留条活路吧。”
这是一种防守,一种战略收缩,一种体面的嘴硬。
他们不是不想,是不能。
就像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宝马最值钱的,就是那个“3系”所代表的,曾经的驾驶梦想。
这玩意儿已经变成一种玄学,一种信仰了。
会买的人,你跟他说隔壁车有冰箱,他会跟你说那是司机才需要的东西;你跟他说隔壁车能自动驾驶,他会跟你说那是对驾驶的亵渎。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你不是在买一个工业品,你是在捍卫自己的青春和认知。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宝马有点可怜了,我这比喻是不是有点损。
所以宝马会输得很难看吗?
可能并不会。
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需要“微妙”,总有人需要“核心”,总有人需要一个故事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们卖的不是车,是一种解释权。
一种“我虽然在堵车,但我比你们这些看电视的更懂车”的解释权。
只要这种信仰还在,宝马的轿车,就还能卖。
就问你怕不怕?
这种不讲逻辑的玩法,才是最顶级的玩法。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次。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