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能不能开新能源车,电池怕冷咋解决,冬天续航打几折

最近逛短视频平台,发现不少人在讨论新能源车在东北真能开吗。有博主说得跟天塌了一样,直接下结论:这东西在东北根本没法用,买了就是浪费钱。他们还列举些数据,什么电池零下多少度就“趴窝”,听着特有理,实际一搜评论区,老家那边真用新能源车的还真不少,大家都在平平安安地开着呢。这事到底咋回事?是不是咱们低估了新能源车,还是有人故意把问题夸大了?

先问一句,大家见过东北冬天开新能源车卡在路上的场景吗?大部分人还真没碰见过。所谓的电池零下直接废掉这事,其实就跟说东北人都住冰屋子一样,夸张得离谱。电池怕冷这事是真,但说它在冷里就直接变成废铁,明显过头了。就拿现在买得多的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来说,确实有温度底线,但这条底线不是说零下十五度就“毫无生命迹象”,而是性能掉一些,但还能开,车不会突然“断气”。有人拿实验室数据吓唬人,不看新技术,不看车企怎么应对,直接下个结论,这不是搞科学,是吓唬人。

现在车企也不是吃素的。你说电池怕冷,那就用技术去管它。以前那些老电动车或许真有“冬天难伺候”的毛病,现在基本上都内置了热管理系统。比如现在说得最多的特斯拉,冷天它自动加热电池,把电池温度提上来,技术就叫液冷系统。这个东西听起来像大设备,其实就是给电池针对性加热,让它别受温度太大影响。比亚迪也出了类似的东西——简单说,就是冬天车刚启动前,先用电把电池“暖一暖”,等它状态好再开,你要说科技没在进步,那得有点说不过去。

关于车辆启动的问题,有人说遇到低温时“电池和车都罢工”,但这也是误会。你开车之前,系统自动检测电池温度,太低自动预热,不给你玩命硬启动,降损耗也降危险。你非得拿以前的老旧产品或者拿民用电池那一套说事,其实有点玩文字游戏了。再说现在主流的新能源车,多是高端货,基本都做了寒冷区适配,排除极端环境大雪封道那些特殊情况,正常冬天还是可以开的。

再说说东北的实际使用场景。有人天天拿“北风呼啸暴雪封城”,其实东北城市主干道清扫特别有经验,极端天气大家谁开车都会顾虑,不是新能源就不灵了。充电难也是大家吐槽的点,但这年头城市里充电桩逐渐多起来,家庭车位装个充电桩也不算太复杂。可预见的未来,东三省的大城市基本都能做到“家里充电、单位充电、商场高速充电”三选一,便利度跟油车比只是早晚的事。

有人又问:新能源汽车在东北能开,那冬天续航打不打折?这其实不光是东北,整个北方的冬天,新能源车都普遍掉续航。只要低温,电池化学活性都跟喝冷水一样“降温”,能量转化没有温暖天气高,这谁也没法完全避免。现在主流家用电动车,比如纯电SUV,一般官方称能跑400公里,冬天自己开可能300公里甚至250公里,低下来50%左右。这是事实,但你要说“跑不动了、抛锚了、全城瘫痪”,不要自己吓自己。现代人开车谁还不看导航、不规划行程呢?电量掉得快点,大家有经验就提前充电,开远途也多留点心,这跟油车天气冻点油耗升高没啥本质区别。

东北能不能开新能源车,电池怕冷咋解决,冬天续航打几折-有驾

市场数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有人动不动用“没有一个东北人敢开新能源车”的言论,实际上2024年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飙升80%,这数字咋来的?不是靠吹的,是实际销量比去年多出了快一倍。大家用脚投票,不少东北小城市都能见着新能源车,出租车换新全是纯电,送快递的也用电动小货车。你要说有问题,那大家现实生活咋没“起义”?市场认可度上来了,不是纯靠补贴,还是老百姓觉得便宜、省钱、好用才买。

当然不可否认,新能源车在东北遇到的难点比南方地区多,比如充电桩分布不均,有些县城还得靠市区充电,天气太冷时电池衰减快。但这些难题,车企和政府都在琢磨怎么解决。一方面新车都往高续航路线走,另一个方面热泵空调、电池自动加热这些“黑科技”逐步成为标配。车主自己也学会了窍门,比如提前在家里充好电,冬天多留点电量,或在单位、商场停车时顺便快充,实际开着真没那么让人头疼。

是不是只有钢铁油车能打东北冬天的仗?不见得。有人还拿铅酸电池比,说铅酸能扛零下50度,这玩意儿虽然环保性差、能量密度低,市面上的新能源车已经换代老早了。新能源车用的锂电池和新能源车的系统管理,比你拿来电瓶车上装的铅酸电池强不知多少倍。一堆人拿大几十年前的数据,只是为了证明“新东西不行”,其实只是自我安慰。

东北能不能开新能源车,电池怕冷咋解决,冬天续航打几折-有驾
东北能不能开新能源车,电池怕冷咋解决,冬天续航打几折-有驾

有些声音说,新能源车在东北只是“政策带动”出来的,没人愿意真心用。实际上,政策确实起到推动作用,但车主用得顺手才是关键。如果真像有些人说,新能源车在东北“完全没法用,冬天车胎底下都是电池液”,那这销量早就掉到地里面了。实际情况是,大家越来越把新能源车当回家务车,代步、拉货、接娃、买菜,不是啥“高精尖”才配用,有点像十年前油车刚普及进社区的样子。

还真有不少东北年轻人买新能源车,图的就是省钱。油价动不动10块,一趟长途来回多花几百块,纯电车家里充电才几毛钱一度,半年省出来的钱能买个手机。就算冬天掉了一半续航,算下来也划得来。如果是小城市,根本跑不了远途,电池衰减也没影响。你要说特极端情况,比如大雪封门、几十公里没充电桩,那油车也不敢跑,大家都知道极端天气本就提早做准备,别把特殊情况说成普遍现象。

再看看新能源车主的“生存指南”。很多东北司机冬天开纯电,车都停地下车库或者有屋顶的车棚,减少冻电池机会;车没电不能傻等,提前规划好行程,尽量充满电再上路;远途出差多带充电线,路上看好充电桩地图;甚至有经验的还会用车自带的预热功能,先把电池“捂热”,等温度上来后车跑着就顺畅了。用得住的,大家自然会有自己方法。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到底会怎么选车?是被“部分博主吓到”,觉得新能源车连北方都不敢开,还是相信自己的实际体验、多研究点新技术,选个合适的车开得省钱、舒服?现在东北有越来越多车主在网上晒真实使用视频,没有谁说“车趴窝了”,反而大家分享怎么在冬天多跑点电、怎么躲开极端天气,这才是真实生活。别让部分人用恐怖数据和实验室结论吓跑了你的认知,咱们自己的判断才最靠谱。

所以问题不是新能源车在东北水土不服,而是你认不认可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冬天电池掉电快这是事实,但不是就不能用。技术一直在进步,用户习惯也在变化,你要说新能源车在东北全军覆没,那全是老黄历了。谁敢说自己啥都不敢试,新能源就是“北方灾难”,那才是最大的误导。你怎么看?你家那边新能源车用得咋样,有啥真实案例,欢迎一块聊聊!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