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20年重见天日 布加迪18缸猛兽震撼亮相 速度与激情再现

最近,在德国大众汽车城博物馆里,一台让全球车迷都为之瞩目的神秘跑车终于揭开了它尘封二十多年的面纱。

这台车是布加迪威龙(Veyron)的一款早期概念原型,它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不仅仅是因为它外形独特,更是因为它搭载了一颗超乎想象的发动机——一台拥有18个气缸的“心脏”。

很多人都知道,最终量产的布加迪威龙是以其强大的16缸发动机闻名的,那一脚油门下去能爆发出超过一千匹的马力,是当年当之无愧的陆地猛兽。

尘封20年重见天日 布加迪18缸猛兽震撼亮相 速度与激情再现-有驾

这就让人们不禁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既然当初已经有了技术听起来更厉害、气缸数量更多的18缸发动机,为什么最后反而放弃了它,转而使用了16缸发动机呢?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技术瓶颈还是另有隐情?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末。

当时,德国大众集团刚刚收购了陷入沉寂的法国传奇跑车品牌布加迪。

大众集团当时的掌舵人,是一位在汽车界极具传奇色彩的铁腕人物——费迪南德·皮耶希。

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术狂人,毕生追求的就是打造出技术上无可挑剔、性能上登峰造极的汽车。

在拿下布加迪之后,他立刻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目标:要制造一台全世界最快、最豪华、性能最强的超级跑车。

尘封20年重见天日 布加迪18缸猛兽震撼亮相 速度与激情再现-有驾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蓝图,他认为这台车必须拥有一颗前所未有的强大发动机,而他最初的设想,就是这台W18发动机。

我们平时常见的汽车发动机,大多是4缸、6缸或者8缸,呈直线(L型)或V字形排列。

而这台W18发动机的结构就复杂多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把三个直列六缸发动机,以60度的夹角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共同驱动一根曲轴。

这种设计非常紧凑,但也极其复杂,代表了当时内燃机制造工艺的一种极致探索。

在威龙正式亮相前的几年里,布加迪确实推出过好几款搭载这台6.3升W18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概念车,向世界展示他们的技术实力。

我们这次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由著名设计师瓦尔特·德·席尔瓦操刀设计的这台原型车,就是那个“18缸梦想”时期的产物之一。

尘封20年重见天日 布加迪18缸猛兽震撼亮相 速度与激情再现-有驾

它此前一直被严格保密,直到2009年才被一家意大利杂志通过照片曝光,普通公众才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皮耶希为这台未来的超级跑车定下了两个死命令:第一,最大功率必须超过1001匹德制马力(PS);第二,最高时速必须突破400公里。

这两个指标在二十多年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那台结构精妙的W18发动机,虽然有18个气缸听起来很吓人,但由于它采用的是自然吸气的工作方式,也就是靠活塞自己吸入空气,没有涡轮增压器的强制“喂食”,它能产生的最大功率大概在555匹马力左右。

这个数字虽然不低,但距离1001匹马力的硬性指标,还差了将近一半,差距实在太大了。

那么,工程师们有没有想过给这台W18发动机加上涡轮增压器来提升动力呢?

尘封20年重见天日 布加迪18缸猛兽震撼亮相 速度与激情再现-有驾

当然想过。

但挑战也随之而来。

W18发动机本身就已经像一个精密无比的机械迷宫了,要在它本已拥挤不堪的身体里,再塞进去好几个涡轮增压器以及与之配套的复杂管路和庞大的散热系统,工程难度会呈指数级上升。

这不仅会让发动机的重量和体积变得难以控制,更严重的是,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

一辆售价千万的超级跑车,如果动不动就因为散热问题趴窝,那将是品牌的灾难。

在经过反复论证后,工程师们不得不承认,想在W18的基础上达成1001匹马力的目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在项目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个替代方案,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W16发动机,被提上了日程。

尘封20年重见天日 布加迪18缸猛兽震撼亮相 速度与激情再现-有驾

这台W16发动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将两台V8发动机以特定的角度组合而成。

虽然气缸数量比W18少了两个,但它的结构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极端,为后续的改装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最关键的一步,是工程师们决定为这台8.0升的W16发动机配备四颗涡轮增压器。

这就像是给一位武林高手同时输送了四股强大的内力,动力瞬间得到了爆炸性的提升。

最终,这套“W16+四涡轮”的动力总成,成功地、并且稳定地实现了超过1001匹马力的目标,也让威龙的极速突破了400公里/小时,成就了一代传奇。

所以,回过头来看,18缸发动机并非输给了16缸,而是输给了那个不容妥协的、极其严苛的性能目标。

它是一次伟大的技术尝试,展现了工程师们对机械极限的探索精神,但最终在量产可行性、可靠性和性能达标的综合考量下,不得不让位给了一个更现实、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尘封20年重见天日 布加迪18缸猛兽震撼亮相 速度与激情再现-有驾

如今,这台被雪藏了二十年的18缸原型车重见天日,它虽然没能成为最终的量产型号,但它的设计语言,比如车尾独特的甲壳虫式弧线和那个巨大的中置排气管,都对后来威龙的最终造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存在,为我们完整地讲述了布加迪威龙这款世纪跑车诞生背后那段充满挑战与抉择的研发故事。

这段汽车历史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在那个燃油车的黄金年代,汽车强国们竞争的焦点是更多的气缸、更大的排量和更极致的机械结构。

而现在,全球汽车工业的赛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尤其是在我们中国,汽车产业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跨越。

当别人还在纠结于内燃机的物理极限时,我们的车企已经将创新的重心转移到了电池技术、电驱动系统和智能化领域。

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动车的安全性;各大品牌争相研发的800V高压快充平台,正在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而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则通过先进的智能座舱和高阶辅助驾驶系统,重新定义了汽车的驾驶体验和功能属性。

这种从追随到引领的转变,正是技术发展规律的体现。

当年布加迪为了实现目标而果断放弃W18、选择W16,和今天我们选择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上全力以赴,其背后敢于创新、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