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开车,车上这几个功能一定得会用,新手还不会赶紧学学
哎,这老天爷的心情,说变就变,前一秒还晴空万里,后一秒就瓢泼大雨,是不是特别常见?尤其是在这春夏之交,雨水说来就来,毫无预兆。每次看到窗外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我这心里就咯噔一下,不是担心被淋,而是替那些刚拿到驾照不久的新手司机们捏把汗。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场面:雨突然下大了,你手忙脚乱地在方向盘旁边那个拨杆上一顿乱拨,结果雨刮不是刮一下就停,就是疯狂地左右摇摆,根本看不清路,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自己探出头去擦玻璃!更别提车窗起雾,后视镜糊成一片,感觉自己像在水族馆里开车。说真的,开车上路,技术是一方面,但车上这些贴心又实用的功能,你要是不会用,那可真是“装备虽好,奈何不会”啊! 今天,我就以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的身份,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雨天行车,车上这几个救命的功能,你要是还不会用,真的该好好学学了!
先说说这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雨刮器。别看它就一根小拨杆,里面的门道可不少。我知道,不同品牌的车,这雨刮拨杆的图案和操作方向可能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老司机告诉你,别死记硬背,抓住核心就行!你看那拨杆上的图案,它就是你的说明书。 比如,那个像挡风玻璃的图标,旁边带个单箭头的,通常就是“点刮”功能。雨不大,只是想刷一下前挡的灰尘或小水珠?往上轻轻一推,刷一下,松手就回弹,干净利落。这功能,很多老司机都爱用,既省电又精准。而往下,通常会标着一杠和两杠,这代表的就是慢速档和快速档。小雨绵绵?用一杠慢档,节奏舒缓。大雨倾盆,雨点密集得像断了线的珠子?那就毫不犹豫地拨到两杠快档,让雨刮高速运转,保证视野清晰。你想想,这雨刮的速度,是不是得根据雨量来调整? 总不能下小雨用快档,那哗哗的声音吵得你心烦,还容易加速雨刮胶条老化;或者下暴雨用慢档,那刮都刮不干净,多危险!还有那个喷水功能,通常是个带箭头的小喷壶图案,操作就是往自己胸口方向一掰。这个动作要领是“掰一下,喷一下”,松手就停。千万别像开自来水龙头一样,一直掰着不放,那可太浪费玻璃水了!现在不少新车都配备了自动雨刮,打到AUTO档,它就能根据雨量大小自动调节刮刷频率,简直是“懒人福音”。 但咱得知道,自动雨刮的灵敏度有限,有时候小雨它反应慢,大雨它又刮得不够快,所以关键时刻,手动调节才是王道。
再来说说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细节——车窗和后视镜上的水珠。下雨天开车,你有没有发现,前排车窗外面总是挂着一层小水珠,朦朦胧胧的,后视镜里的景象完全看不清?这时候,你总不能为了擦个玻璃,把车停在路边,自己淋着雨下车去擦吧?那多狼狈!其实,你车上早就给你准备了“秘密武器”,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知道车窗升降的胶条吗?那个黑色的橡胶条是紧贴着玻璃的。正确操作是:先把车窗完全降下去,然后再升起来。 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利用胶条把玻璃外侧的水珠给刮走,瞬间视野就清晰了,是不是感觉智商瞬间上线?比你手忙脚乱地找毛巾强多了!至于后视镜,它可没有升降功能,怎么办?别急,看看你的中控台或者方向盘左侧,找找有没有一个“矩形加三个向上箭头”的按钮? 对,这就是后视镜加热功能!按下去,后视镜里的小水珠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慢慢蒸发、消失,视野立马恢复。这功能多贴心!不过要提醒一句,这功能不是永久开启的,一般工作十几二十分钟就会自动关闭,如果雨一直下,后视镜又模糊了,记得再按一次。有些老款车或者低配车型确实没有这个功能,那怎么办? 网上那些“防雨眉”、“透明贴膜”,我劝你省省吧,装上去丑不说,效果微乎其微,纯属“智商税”。不如试试更接地气的办法:用牙膏!对,就是你刷牙用的牙膏,挤一点在干净的布上,均匀地擦一遍后视镜,然后用干布擦干净。牙膏里的研磨剂能形成一层疏水膜,让水珠不易附着,效果出奇的好,而且成本几乎为零,这不比花冤枉钱香吗?
最后,咱们来攻克雨天行车的“终极难题”——车窗起雾。这可能是让新手司机最抓狂的了。外面下着雨,车内开着空调,或者坐了几个“人肉加湿器”,前挡风玻璃内侧“唰”地一下就蒙上一层白雾,眼前一片白茫茫,啥也看不见,那感觉,简直比盲开还恐怖!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开空调制冷,没错,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找到中控面板上那个“A/C”按钮,按下它,然后把出风口调到吹向前挡风玻璃的模式,冷风一吹,雾气几秒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老司机要告诉你,这招虽然快,但有个“后遗症”——冷! 尤其是秋冬季节,本来天气就凉,再吹冷风,坐在车里跟进了冰箱似的,冻得直哆嗦。难道就没有既除雾又暖和的办法吗?当然有!那就是用暖风除雾。 方法是:等发动机水温上来后(水温表指针到中间位置),把空调温度调高,风量调大,同样对着前挡吹。一开始,你会发现雾气不但没少,反而更重了!别慌,这是正常的,因为暖风把玻璃加热了,车内湿气蒸发得更快。坚持吹个几分钟,等玻璃温度和车内温度差不多了,雾气就会被彻底“烘干”,而且之后只要持续用暖风吹,基本不会再起雾。 虽然这个方法“慢工出细活”,但它不冷啊,冬天用起来特别舒服。所以你看,冷风除雾是“快刀斩乱麻”,暖风除雾是“润物细无声”,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关键看你当时的需求。
好了,今天跟大家聊的这三个功能——雨刮的正确使用、车窗/后视镜水珠的处理、以及车窗除雾的妙招,都是雨天行车中最基础、最实用的。它们看似简单,但组合起来,就是保障你雨天行车安全的“铁三角”。 我相信,很多老司机对这些操作都已烂熟于心,但每年都有大量新手上路,他们可能真的不知道这些“隐藏技巧”。把这些知识分享出去,或许就能避免一次因视线不清导致的追尾事故。 安全无小事,细节定成败。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我今天讲的这些,你在雨天开车时,还有哪些独门小技巧或者必备的“保命”功能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咱们一起交流,让每一次雨天出行都更安心、更从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