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高调重启“关税武器”,试图重振“美国制造”。但极具讽刺的是,这场贸易保卫战的第一批受害者,竟是象征美国工业精神的百年车企——福特汽车。
这家80%在美销售车型本土组装的企业,最近罕见公开“炮轰”白宫:关税政策将让福特今年损失高达30亿美元利润,而日本竞争对手却享受着低关税优惠。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直言:“这等于让美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失去了公平竞争力。”
01 美国制造的伤心账本:30亿美元利润蒸发之谜
作为美国为数不多坚守本土制造的汽车巨头,福特约80%的在美销售车辆由美国工厂组装完成。然而光鲜的“美国制造”标签背后,是数千种零部件依赖全球采购的复杂供应链。
当特朗普政府恢复并加征汽车零部件关税后,福特首当其冲。
“光是今年关税,就让预期利润缩水超20亿美元,更多项目被迫搁置。”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公开场合痛陈。公司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则给出更精确的数字:第二季度单季关税支出高达8亿美元,全年冲击预计突破30亿美元大关.
更让福特高层愤懑的是政策的不公——根据美日双边贸易协议,日本车企对美出口整车关税仅为15%,而美国本土车企的零部件进口关税却高达25%。这种倒挂让法利发出质问:“当日本汽车享受优惠关税时,美国制造商却被惩罚,实属荒谬!”
02 七年轮回:关税大棒下的“自残”循环
这并非福特首次在关税战中受伤。特朗普自2018年首推“通过关税逼回制造业”策略时,就将福特、通用等传统车企视为重点扶持对象。
现实却充满黑色幽默:2018年首轮钢铝关税就让福特损失超10亿美元。如今重返白宫的特朗普变本加厉,把关税武器升级,结果让最该受保护的本土企业伤得更深。
面对新一轮冲击,福特不再沉默。法利透露公司正与白宫展开 “每日对话” ,争取豁免或调整关税条款,但至今收效甚微。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路透社报道指出关税政策直接导致福特股价下跌。
03 全行业反击:1080亿美元成本下的生存之战
福特的抗争并非孤例。这场关税风暴中,整个美国汽车业罕见地形成了 “一致对外”的阵线。
通用汽车(GM)公开预警:2025年关税将吞噬其40至50亿美元利润,被迫推迟全年财务指引。克莱斯勒母公司斯泰兰蒂斯通过行业协会强烈抗议,并暂停了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部分生产线。
最具震撼力的是美国汽车产业联盟的集体行动。该协会致信白宫的数据显示:零部件关税将导致全行业年增成本1080亿美元,可能摧毁数十万就业岗位。
就连在美设厂多年的丰田、宝马等外国品牌也难逃冲击,纷纷考虑调整在美生产策略。关税战火下,无人幸免。
04 制度错位:全球化供应链时代的关税悖论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逻辑看似简单直接——通过提高进口成本,逼迫制造业回流美国34。但在全球化供应链的复杂网络前,这种粗暴手段显露出根本性错位。
福特的困境恰是一面镜子:当一辆“美国制造”汽车包含来自十几个国家的零部件时,关税大棒砸向的不仅是外国供应商,更是本土组装厂的命脉。
《华尔街日报》揭露的关税悖论更令人咋舌:特朗普政府给予日本整车进口15%的优惠税率,却对美国本土制造商采购的零部件征收25%关税。结果导致“在美国造车比直接进口整车成本更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