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赌上声誉造车,这次真能成吗?

雷军赌上声誉造车,这次真能成吗?

雷军说要押上全部声誉造车,这话一出,整个科技圈都炸了锅。以前他靠小米手机打天下,粉丝一群一群地追,钱也赚得盆满钵满。可现在,一脚踏进汽车这行,不少人开始嘀咕:这步棋,是不是走得太急了?制造业哪是光靠流量就能玩得转的?你有再多粉丝,车子开出去半路出问题,谁还管你是不是“雷总”?

雷军赌上声誉造车,这次真能成吗?-有驾

这事儿吧,说白了,就是一场豪赌。手机和汽车,看着都是带轮子的(手机当然没轮子,但懂的都懂),可完全是两码事。手机坏了,顶多重启,大不了换一台。汽车呢?高速上突然失灵,那可是人命关天的事。马斯克早说过,汽车最重要的是安全。这话听着简单,但能做到的没几个。你看特斯拉,哪怕争议不断,人家在安全技术上的投入从来没松过劲。雷军这次造车,能不能把安全真正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整天搞发布会、拼颜值、卷参数,这才是关键。

现在的新势力车企,一个个都像在拍偶像剧。外观炫酷,屏幕大得能当电视,智能系统吹得天花乱坠。可真开上路,续航打折、系统卡顿、刹车失灵的新闻还少吗?汽车又不是靠脸吃饭的明星,用户要的是踏实、可靠、不出毛病。你把车做得再像未来飞船,一上高速就趴窝,谁还敢买?

再说制造业这行当,真不是资本一砸,团队一拉,工厂一建,就能出好产品的。丰田、本田这些老牌车企,哪一家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工艺、积累经验?供应链、品控、生产线,每一个环节都得抠到极致。小米从消费电子跨界过来,技术积累、人才储备、生产经验,哪一块是现成的?别看现在宣传得热闹,等第一批车大规模交付,用户口碑一出来,才知道成色到底如何。

更别提现在这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比亚迪靠着电池技术一路狂飙,特斯拉稳坐高端市场,蔚来、小鹏、理想各自占山为王,还有传统车企纷纷转型。小米这时候杀进来,想靠“性价比+生态互联”杀出一条血路,难度不亚于当年做手机。可手机市场还能靠互联网打法冲一冲,汽车这玩意儿,用户决策周期长,试错成本高,光靠粉丝情怀撑不了太久。

雷军赌上声誉造车,这次真能成吗?-有驾

雷军这一步,确实勇气可嘉。但勇气不能当饭吃,情怀也换不来安全。他能不能赢,不在于发布会有多燃,PPT有多炫,而在于车间里的每一个焊点、每一条电路、每一次测试,是不是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制造业的尊严,从来不是靠嘴皮子挣来的,是靠一辆一辆开不坏的车,一点一点攒出来的。

现在说他输,可能还早。但要是真把造车当成一场流量游戏,那结局,恐怕真不好看。

成于流量,败于流量,制造业没有捷径。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腾讯新闻、澎湃新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