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性能革命来临,道路安全管理需要能级提升

2023年12月21日,广东清远,一辆理想L7汽车行驶至清城区源潭镇路段时,车辆以96公里/小时的速度追尾前方重型车辆,造成小汽车二死一伤,碰撞前3秒车速高达178公里/小时。

2024年10月2日,江西景德镇,驾驶员廖某宇驾驶特斯拉在驾驶过程中于车内与他人发生口角,在珠山区昌江大道加速至129公里/小时行驶,与无辜行人发生碰撞,导致一家三口死亡。

2025年3月24日,上海街头一辆未上牌的小米SU7 Ultra以超过150公里/小时的时速狂飙,在紧急避让违规掉头车辆时失控,直接撞飞路边电动车,骑手重伤昏迷。

2025年开年至今,全国新能源车超速违法案件激增230%:山东潍坊李某某驾驶同款SU7 Ultra深夜飙至300公里/小时,打破公共道路超速纪录广州白云区三车连撞事故中,SU7因变道失控导致理想L6侧翻;苏州小鹏P7车主雨天169公里/小时飙车丧命……

200kW以上新能源性能车事故率正快速攀升,给公共安全带来挑战

新能源汽车性能革命来临,道路安全管理需要能级提升-有驾

问题分析

一、高性能汽车与驾驶资质能力的不匹配

1、性能骤升超越常规驾驶要求。案例中小米SU7 Ultra涉事车辆搭载的1548匹马力电驱系统,仅需1.98秒就能完成百公里加速。然而正是这种本应用于专业赛道的“超能力”,在城市道路上成了定时炸弹。调查显示,该车因行驶里程超过500公里,早已解除厂家设定的“新手模式”限速,让本该受控的赛道级动力轻易“游走”于城市街道。更令人震惊的是,事故车辆在碰撞瞬间仍以80公里/小时高速行驶,其2.3吨车重产生的1.2G横向加速度,远超普通驾驶员的反应极限。专家测算,这一时速下车辆的撞击能量是普通家用车的4.2倍,相当于把“移动堡垒”变成了“马路杀手”。

2、高性能动力促发年轻群体的狂热驾驶。购买高性能新能源车的用户中,相当比例无传统性能车驾驶经验,却因电动车“易上手”特性低估操控难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现,30岁以下高性能电动车车主急加速/急刹频率比燃油性能车高40%。

3、车企宣传弱化驾驶风险。众多新能源品牌车企大肆宣传“地表最快”概念,将“3秒破百”作为核心卖点时,车企应该预见这种风险溢价,却未同步完善用户教育让用户弱化了风险感知

二、高性能车泛滥及安全性能不足

1、高性能车拥车成本大大降低。近年来,车企内卷竞争导致高马力新能源车的拥有成本大大降低,加上新能源车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性能车绝对数量上大大增加。国内的新能源车一般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马力非常廉价。10来万的车型已经可以买到200多马力的单电机后驱版本,20万左右已经可以选择四驱版本,要是价格到了30万左右,已经可以买到700多甚至800马力的超强型号。要知道过去燃油车的E92 M3以及第1代R8的V8版本也仅仅只有400多马力,法拉利和兰博基尼的入门超级跑车一般也就500多600左右,近几年这些超级跑车的总功率才达到了700匹马力的级别。现在只要花过去十分之一的价格就能拥有媲美超跑的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

2、汽车安全性未与动力性同步提升。这些国产的纯电动四驱车往往都是一些中大型车,比如极氪001以及智己L6还有小米SU7等都是一些5米左右甚至更大的车型,本质上他们应该对比的是宝马的M5。过于沉重的电池组和车身重量使得他们的刹车系统负荷非常大,这也是最近不少车主出现刹车失控的根本原因。要知道这些纯电车的重量已经超过了很多硬派越野车,很多满载的轻型卡车也不过两吨出头。这些动力强大的电动车在道路上展现惊人的加速能力,却没有超级跑车级别的刹车系统,一旦过热就是刹车不及时出现事故。车辆马力的增加与车辆的操控性、稳定性、耐久性以及能耗等诸多因素都需要综合考量,未达到同步提升。

三、基础设施与管理滞后

1、传统交通规则与车辆性能革命的碰撞。传统城市道路基于燃油车加速能力设计(如黄灯时长3秒),高性能电动车可能“闯黄灯”成功率更高,增加路口碰撞风险。德国ADAC测试显示,2秒级加速车辆在标准黄灯下通过率比燃油车高27%。

2、现行车辆安全标准滞后于新能源车的性能发展。现行碰撞测试(如C-NCAP)未针对性增加“高加速度工况”测试场景,安全带/气囊标定可能不匹配。

3、现行交通法规不能适配新情况。全球尚无专门针对“3秒内加速车型”的驾驶资质分级制度。法规滞后成漏洞,现行交规对瞬时扭矩特性、电子限速缺乏约束,如同“给高铁使用蒸汽火车规则”。

4、驾驶培训项目滞后。驾校仍在使用依据燃油车特性制定的教学大纲教授学员操纵车辆,对如何操控大马力的扭矩车辆的科目存在空白。

新能源汽车性能革命来临,道路安全管理需要能级提升-有驾

为此,建议

一、修定车辆技术标准。通过立法修订车辆技术标准,销售的汽车必须符合自动限速的规定,主被动安全必须符合新的技术标准。

二、建立城市交通安全动态限速技术。通过车路协同技术,自动识别学校、住宅区、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让车辆在人员密集区道路范围内,根据每条道路的限速规定自动限速到限值自动限制加速能力

二、建立新能源车在线监管能力。强制新能源汽车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利用大数据及AI技术管理城市车辆运行动态,实时监测超速等违规情况,加强电子监管执法手段,对后台监测的超速等违规行为固定证据后实施处罚及教育闭环管理

三、增设驾照分级管理。加紧立法,针对高性能电动车(如0-100km/h加速3秒内车型或200kW以上车型)增设驾驶资质分级制度(参照摩托车分级),驾驶培训大纲同步跟进。

四、增加拥车成本。高性能电动车(如0-100km/h加速3秒内车型或200kW以上车型)分级征收购置税,增加大马力车型的拥有成本。

五、险费率分级管理。高性能电动车及高风险驾驶者保险杠杆调节,用经济手段约束行为。

高性能新能源车的事故率问题本质是技术进化速度超越人类适应能力的体现,需通过“车辆智能限制+驾驶员能力升级+管理精细化”三位一体解决,才能减少事故率。

新能源汽车性能革命来临,道路安全管理需要能级提升-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