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2或改名Polo,大众汽车或将回归传统命名方式!

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消息,说是大众汽车打算从2026年开始,给电动车改名字。

以后ID.3、ID.4这些带字母带数字的称呼要退出历史舞台,换成像Polo、Lupo这样的老面孔。

ID.2或改名Polo,大众汽车或将回归传统命名方式!-有驾

这个变动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背后藏着不少门道。

先说说现状吧。

现在大众的电动车命名确实让人头大,ID.3是两厢小车,ID.4是SUV,ID.6又变成大号SUV,中间突然冒出个ID.7轿车,简直像数字接龙游戏。

ID.2或改名Polo,大众汽车或将回归传统命名方式!-有驾

上周我去4S店看车,销售指着展车说这是ID.4 CROZZ,旁边那辆ID.4 X,我愣是没看出区别。

销售解释说前者是上汽大众,后者是一汽大众,可普通消费者哪懂这些弯弯绕绕?

要我说这就像买可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好歹知道是不同牌子,但要是都叫"碳酸饮料3号",谁能分清?

ID.2或改名Polo,大众汽车或将回归传统命名方式!-有驾

这事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手机型号命名,诺基亚N70、N73这些数字代号,当年也是潮流象征,现在谁还记得?大众现在搞这套,跟工程师闭门造车似的。他们最初想法倒是挺好,用"Identity"(身份)来区分电动车型,结果弄巧成拙。就像给儿子起名叫"大宝二宝",自己人清楚,外人看着像批发市场货号。

说到命名玄学,奥迪最有发言权。当年他们给电动车改名叫e-tron,结果把传统车迷搞懵了——开个e-tron Quattro,到底是啥来头?后来发现还是老老实实用A6 e-tron更靠谱。大众现在改弦易辙,倒像是跟奥迪取了经,明白了个道理:数字代号在燃油车时代还能装装神秘感,到了电动车时代就是自讨苦吃。

不过大众这波操作,倒也不全是示弱。中国市场上,比亚迪用"汉唐宋元"玩得不亦乐乎,新势力们更是花样百出,理想L9、蔚来ET5这些名字听着就有未来感。反观大众还在玩"ID.家族",活像外星人入侵地球。更扎心的是,大众引以为傲的经典车型,像宝来、迈腾这些中文名,早就在老百姓心里扎根了。现在搞个ID.2要改叫Polo,这不是让老用户怀疑人生吗?

ID.2或改名Polo,大众汽车或将回归传统命名方式!-有驾

不过换个角度看,大众这次改名也算及时止损。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杀红眼了,1-4月卖出去430万辆,渗透率快到50%了。更狠的是价格战,新车上市三个月就降价3万,连特斯拉都顶不住。大众这时候调整命名策略,明显是想把电动车和燃油车打包卖,就像超市把牛奶和酸奶放在同一个货架——省得消费者东找西找。

但说句实话,改名字容易,改消费者印象难。就像你家楼下包子铺突然把"肉包"改叫"蛋白质能量包",老顾客肯定不买账。大众现在要做的,是让"ID.3"变成"新甲壳虫"那样的经典符号,而不是让人看不懂的代码。听说他们要在合肥搞研发中心,开发CMP平台,这倒是实打实的投入。不过光有硬件不行,软件思维也得跟上,命名这种接地气的事儿,真得向中国品牌取取经。

说到中国品牌,不得不提五菱宏光MINI EV。就这名字,听着像街边小店,可人家一年卖几十万辆。再看大众的ID.系列,愣是把简单事搞复杂了。要我说,与其费劲改名字,不如学学新势力的玩法。蔚来的"77kWh电池包"直接标续航,小鹏的"XNGP"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智驾系统,这不比数字代号实在?

ID.2或改名Polo,大众汽车或将回归传统命名方式!-有驾

不过大众也有自己的难处。全球市场要统一命名,但中国消费者又认死理。就像大众桑塔纳,在南美是国民车,在中国却是情怀符号。现在要改名字,怕不是要得罪两拨人。但话说回来,大众这次敢动刀,说明他们终于意识到:在新能源赛道,光靠德系工程师思维走不通,得学会"入乡随俗"。

这场命名风波背后,其实是传统车企转型的集体焦虑。大众三年前还信誓旦旦说ID.系列要复制燃油车辉煌,现在发现此路不通,赶紧改弦更张。但转型从来不是换个名字就能解决的,看看隔壁本田,混动车型还叫CR-V锐·混动,消费者照样买账。关键是要让名字成为产品力的延伸,而不是遮羞布。

说到最后,我觉得大众这次改名更像是战略调整的信号。2030年要在中国卖350万辆新能源车,光靠改名字可不够。听说他们要在合肥砸钱建研发中心,开发本土化平台,这才是硬道理。不过消费者可不管这些,咱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把ID.4的定价打到Model Y的水平?什么时候能让国产车用上大众的最新技术?这些问题的答案,可比改名字重要多了。

(你怎么看大众这次改名?是亡羊补牢还是换汤不换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