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很多人都在讨论,就是理想汽车那场引发巨大争议的发布会。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毕竟这关系到一家人的性命。
所以很多车企在宣传的时候,都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车足够结实、足够安全。
理想汽车这次就是想这么干,结果没想到,本来是想秀一把肌肉,证明自己是“大力士”,结果用力过猛,不仅没达到预想的效果,还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这中间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事情的起因是理想发布新款车理想L8的时候,在发布会上放了一段碰撞测试的视频。
一般来说,碰撞测试都是在专业场地里,撞个墙或者撞个专门的障碍物。
但理想这次玩了个大的,他们找来了一辆东风乘龙重型卡车,让理想L8跟这辆大卡车进行正面碰撞。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家用的小汽车去撞大卡车,那不就是鸡蛋碰石头吗?
结果视频里的画面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只见理想L8迎头撞上卡车后,竟然把那辆庞大的卡车撞得前轮都翘起来了,整个卡车的车头都向下栽倒,像是给理想L8鞠了个躬。
而理想L8这边呢,车头虽然也受损了,但整个驾驶室的框架,尤其是保护驾驶员最重要的A柱,看起来非常完整,没有发生严重的变形。
这个视频一放出来,现场和网络上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支持理想的人觉得,这简直是国货之光,安全性直接拉满了,以后谁还敢说国产车不安全?
但是,更多的人心里犯起了嘀咕。
大家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合常理,就像电影里的特效一样,现实中真的能发生吗?
于是各种各样的疑问就冒出来了。
有的人怀疑视频的真实性,觉得是不是经过了剪辑和处理。
更多的人则把矛头指向了那辆被撞的乘龙卡车,觉得这辆卡车肯定有问题。
比如,它是不是一辆空载的空壳车?
或者是不是一辆快要报废的车,本身结构就不结实了?
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为了达到这种视觉效果,事先把卡车的一些关键部件给拆掉了?
面对网上的这些质疑,负责这次测试的机构,也就是中国汽研,很快就出来说话了。
他们发了一个很简短的声明,确认了这个测试确实是他们做的,而且整个过程都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有了官方检测机构的背书,按理说这事儿应该就没什么疑问了。
但没想到,这一下把另一个主角,东风乘龙卡车给彻底惹火了。
你想啊,谁愿意平白无故地在别人家的新车发布会上,当一个“不堪一击”的反面教材呢?
于是,乘龙汽车也发了一份措辞很强硬的声明,直接向理想汽车提出了两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第一,你用我们的车做测试,还把我们的车标清清楚楚地拍出来,在发布会上大范围传播,经过我们同意了吗?
这是侵犯了我们的品牌权益。
第二,我们严重怀疑你测试用的那辆车是不是被动了手脚,我们要求你公布那辆车的详细信息,证明它是一辆正常的、合格的产品。
这一下,事情就从一个单纯的产品展示,升级成了两个国产汽车品牌之间的公开对峙。
面对乘龙汽车的质疑,理想汽车当时的态度非常强硬,一点都没有要退让的意思。
他们的高管甚至在网上公开叫板,说你要是不服气,那咱们就再撞一次,搞个全国直播,让所有人都看着,就问你乘龙敢不敢来应战。
这种硬碰硬的态度,一下子就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网上的看客们也都兴奋起来了,纷纷起哄,说干脆让两家公司的老板亲自开车对撞,这样最能说明问题。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但也能看出来,大家对于事情的真相非常好奇,都想看看这两款车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上演一场“直播对撞”大戏的时候,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资本市场的反应。
随着这件事在网上越闹越大,很多投资者开始对理想汽车产生了不信任感。
结果就是,理想汽车的股价开始连续下跌,几天功夫就蒸发了不少市值。
而且,就连给他们做测试的中国汽研也受到了牵连,股价同样下跌,很多人开始质疑它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这真金白银的损失,可比网上的口水战要厉害多了。
巨大的压力之下,理想汽车的态度终于发生了变化。
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咄咄逼人地要跟乘龙硬刚到底了,而是玩起了“甩锅”的把戏。
他们又发了一份声明,意思大概是说,整个测试我们是全权委托给中国汽研做的,包括那辆用来碰撞的乘龙卡车,也是中国汽研自己去找的。
所以那辆车到底有没有问题,跟我们理想汽车没关系,你们要追究责任,应该去找中国汽研。
中国汽研一看这锅甩过来了,当然也不干了,也赶紧发声明解释。
他们说,我们做的这个测试,本来是属于内部研发性质的,测试数据是给委托方看的,我们并没有要对外公开。
言外之意就是,是你理想自己要把内部视频拿出去公开播放的,现在造成了这么大的社会影响,这个责任应该由你自己来承担。
你看,本来是合作伙伴,一遇到危机,就变成了互相推卸责任,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连续的股价下跌和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最终让理想汽车彻底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终于放下了之前傲慢的态度,发布了一份可以说是“认怂”的声明。
这份声明里,理想汽车的姿态放得非常低,先是强调自己和乘龙卡车并不是竞争对手,大家都是国产品牌,应该团结。
然后又解释说,视频里不小心露出了乘龙卡车的车标,纯属无心之失,并且还反过来夸奖了一番乘龙卡车,说它的产品性能非常优秀,是值得信赖的。
这番操作,算是给足了乘龙汽车面子,也希望能平息对方的怒火。
而事情的关键,也就是那辆被撞的卡车到底是怎么回事,最终也由中国汽研给出了答案。
他们在回应公众质疑的时候承认,测试中使用的那辆乘龙卡车,是在市场上随机购买的一辆二手车,在测试中只是作为一个移动的“靶子”来使用的。
这个答案一出来,所有之前的疑问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用一辆车况不明、不知道跑了多少公里、经历过什么风雨的二手卡车,去和一辆崭新的、各项性能都处于巅峰状态的新车进行碰撞,这个测试本身就谈不上绝对的公平和严谨。
这就好比让一个巅峰状态的专业运动员,去和一个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明的普通人比赛,就算赢了,又能证明什么呢?
回过头来看整件事,理想汽车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他们确实想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车很安全。
而且客观地说,理想L8能在那样的碰撞下,保证驾驶舱的完整,也确实说明了它在车身结构安全方面是下了功夫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肯定,也反映了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制造水平的进步。
但问题就出在了他们选择的营销方式上。
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他们选择了一个不公平的对比对象,并且在关键信息上含糊其辞,没有做到公开透明。
当面对质疑时,又采取了对抗和推卸责任的错误方式,一步步将自己推向了信任危机的边缘。
这件事给所有企业都上了一课:在今天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投机取巧、试图糊弄消费者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发现。
真正的自信,不是靠把别人踩在脚下来建立的,而是源于自身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对消费者坦诚、尊重的态度。
造一台好车不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更是一门需要长期修炼的学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