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废了吗?一年的车在二手平台就已经打骨折了,不到10万就能买下这些原价20多30万的车,买新车还有什么意义

最近翻了下二手平台,发现一辆开了一年不到,原价28万的新车居然拍卖价才9万多。这事让我挺震惊的——这车难道真是用一年就废了吗?买新车到底还有多大意义?

说实话,我先承认头一回听见这样的折损速度也有点懵。车开个一年就能跌这么多,价格直接打了7折以上,甚至更夸张。别以为是那种面包车或者低配小车,甚至是标杆车型,30万左右的合资SUV也在这波降价潮里。豪华品牌的对比价可能更刺激,年前一车碰瓷儿的时候,朋友告诉我,他们店里同款车挂出来,价格直接打包走,跟没发动机差不多。

这是废了吗?一年的车在二手平台就已经打骨折了,不到10万就能买下这些原价20多30万的车,买新车还有什么意义-有驾

其实折损快背后,是供应链和市场供需的巨变。以前新车供不应求,谁买新车谁是土豪。现在你想啊,芯片短缺好了,产量上来了,厂家库存积压,这不就像超市突然摆满架子,买菜的顾客没变多,卖家只好砍价促销。再加上疫情反复,消费者钱包更紧,一副买家秀买家愁的景象。

我有个异想天开的猜测(样本少,别当真):是不是以后汽车会像手机那样,买来就是用两三年,再换代换新?国产新势力的换电模式和OTA升级特别快,倒是支持这个思路。但那是不是也催生了快消品思维?车到底还是工具,还是投资理财的对象,真的值得深究。

有朋友开玩笑说,你这辈子都买不起四个轮的。我觉得这话有点刻薄,可细想,买车门槛变低了,但同时买车成本(尤其含养护)没变低,甚至多了不少隐形支出。别忽视了这笔账,算算一个月一千多油钱,一个季度保养,再加保险和税,那不小心得破万块,车变贬值剂又变烧钱小黑洞,你说买车值不值?

这是废了吗?一年的车在二手平台就已经打骨折了,不到10万就能买下这些原价20多30万的车,买新车还有什么意义-有驾

反过来看看销售端,刚才翻了下我之前做的几次经销商访谈笔记。其中一个经销商说:现在一车卖不出去,压力大得跟拍卖似的。新车卖得慢,二手车的压力更大,过年前抢价格才有机会顶住。这段话让我联想到,二手车市场的这块许多人还没真正适应,折价成了惊喜还是痛点,我觉得各地情况不太一样。

顺便打个跑题,一次和维修工闲聊,他抱怨说:现在的车越来越复杂,别说小毛病修个几百了,动不动升级得花上千块,这养车真是比买车还费劲!我瞬间理解了,原来折价快背后,也藏着养护成本的隐形黑洞。

我得自我更正一下:刚开始我说车开一年就废了,显然有些绝对。这不是电子产品,也不是快消品,只是市场和消费心态改变带来的必然产物,毕竟车还得开、得用,只不过心理价值和市场价值不同步了。

这是废了吗?一年的车在二手平台就已经打骨折了,不到10万就能买下这些原价20多30万的车,买新车还有什么意义-有驾

这种折价速度为什么会有不同车型表现差异呢?同价位的SUV和轿车,实操层面体验差别挺大。SUV看上去耐用,二手时价跌没轿车快,但其实维修成本也高,油耗也高,用户心里权衡下觉得折价合理;而轿车虽便宜点,但开着省油,保养相对便捷,二手市场需求也好,保值稳健点。

挑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去年刚写的市场调研相册,里面一张二手车电商后台截图显示,同一款热门车型,过时半年的售价降幅竟然差10%-15%,这不禁让人问,消费者到底在要什么?是便宜,是新奇,还是品牌背书?(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是废了吗?一年的车在二手平台就已经打骨折了,不到10万就能买下这些原价20多30万的车,买新车还有什么意义-有驾

回到买新车到底有没有意义,对我来说,还不是那句老话:买车,不光是买车,还是买服务,买便捷,买心安。二手市场给你的是折扣,买了新车至少你有保修、个性配置、还有那份心理的尊严(虽然有时候这尊严花起来也不轻松)。咱也二手车买菜式的确实适合不少工薪阶层,毕竟二手那个价买辆开了两三年的车,那性价比,真不是吹的。

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那么一天,车子成为纯粹的共享资产,不再归个人所有,折价也就不那么严重了?一想到那些拼车软件的兴起和新能源车的换电站布局,脑子里莫名浮现一种未来画面:车是流通的快消品,车牌才是真正的资本。没细想过,这纯属臆测。

最后说个生活里的小插曲:上周在某城市的二手车展上,旁边一位大叔跟店员抱怨,我这车开不到两年,现在估计卖了七折都亏!店员理性回应,您也知道,市场环境变了,我给您算了下,百公里综合成本差不多得涨5块钱,涨幅没法挡。我觉得这段对话很真实,成本和价格,现实硬碰硬。

这是废了吗?一年的车在二手平台就已经打骨折了,不到10万就能买下这些原价20多30万的车,买新车还有什么意义-有驾

所以说,这车卖了骨折,你是买新车还是二手?你觉得折价速度快,是市场走向成熟还是泡沫要爆?你心里有数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