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朋友去看车,销售说试驾车才到店三天,方向盘真皮已经被摸得油光发亮。排队试驾的清一色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面孔,有人专门从隔壁市开车过来,就为了体验一把“六万多还能买到手动挡”是什么感觉。停车场角落,几个刚试完车的小伙子蹲在地上抽烟,其中一个掏出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半天,扭头跟同伴说:“这价,连保险带上牌,七万五能落地。”
说实话,当名爵把这个价签挂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又一个搅局的”。紧凑型轿车市场里,能把燃油车压到七万以下的,现在基本找不着第二家。帝豪要6.89万起步,逸动更是直接奔八万多去了。这两千块的差价看着不起眼,但对刚毕业攒了点钱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保险和上牌的预算。
外观这块儿倒是没含糊。猎鲨前脸配上溜背造型,停在路边还真有几分二十来万车的架势。车宽做到1842mm,比帝豪宽出两公分多,视觉上就显得更趴、更有劲儿。熏黑格栅和LED灯组放在六七万的车上出现,多少能理解年轻人为啥愿意掏钱——朋友圈发张照片,不至于让人看出手头紧。
空间方面,2680mm的轴距虽然没轩逸那么夸张,但坐进后排,腿部空间能有两拳左右。后备厢常规状态479L,周末带着帐篷烧烤架去郊区转转够用。座椅放倒能扩到1352L,偶尔帮朋友搬个小家具,不至于开口借车。这种一车多能的属性,对预算有限又想兼顾全家需求的人来说,大概就是最实在的交代。
1.5L自然吸气发动机,129马力配5速手动变速箱。账面数据看着平淡,但这套组合好在皮实耐用。官方给的WLTC油耗5.6L,实际城市路况开下来可能在6.5L上下,加92号油,保养周期能拉到一万公里。算下来一年跑个一万五,油费保养费加一块儿,比那些喊着用车成本低的电车还省心——至少不用担心电池衰减和充电排队。
配置上的取舍挺有意思。倒车影像、定速巡航、10.25英寸中控屏这些高频使用的东西都给配齐了,但备胎没了,主驾车窗也不是一键升降。刚开始看配置表时确实愣了下,后来想想也能理解——城里开车备胎一年用不上一回,车窗升降无非多按几秒钟。把省下来的成本砸在中控屏和LED大灯上,似乎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用车习惯。
底盘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组合,这个价位标配。据说工程师在簧下质量和阻尼设定上下了些功夫,实际开起来,过减速带不会太生硬,跑山路时车身也不会晃得厉害。手动挡的齿比调得比较密,二挡拉到四五千转,推背感还挺明显,这种驾驶参与感是自动挡给不了的。
智能化这块儿,虽然没配语音助手那些东西,但支持手机互联投屏。出门前在手机上规划好路线,上车自动连接,导航音乐直接就过来了。对把手机当生活中心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无缝衔接可能比车机自带的功能更实用。
安全配置方面,双气囊、胎压监测、车身稳定系统该有的都有,侧气囊需要选装。虽然气囊数量比不上轩逸那些车型,但考虑到价格差距,倒也算不上厚此薄彼。品牌以往在碰撞测试中表现还算稳健,这一点多少能让家里人放点心。
有意思的是,这车在改装圈里似乎也有点名气。手动挡机械结构简单,后期刷个程序、换套避震和轮毂,成本不高但效果明显。周末跟车友约个山路聚会,这台小车说不定还能玩出点乐趣。
六万多买台手动挡燃油车,到底值不值?如果你每天通勤距离不长,小区或公司没有充电桩,手头预算就这么多,那这车或许就是个挺合理的选择。电车固然使用成本低,但多出来的三万块购车款,按一年一万五的里程算,得开五年才能摊平。更别说冬天续航打折、长途充电排队这些事儿。
说到底,买车还是得看自己的实际需求。那些张口闭口“油车过时论”的人,可能没真正算过账,也没体会过手动挡在弯道里换挡时那种人车合一的感觉。市场多元化不是坏事,有人喜欢电车的静谧,自然也有人愿意为机械的纯粹买单。
这届年轻人,可能比我们想的要清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