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长安金龙 落寞背影:央企光环与重组迷雾下的求生之路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属于比亚迪的王朝。属于华为的锋芒。属于小米的颠覆。新势力蔚小理早已站稳脚跟。但曾经的王牌——长安与金龙。却在这场盛宴中悄然退至角落。它们的背影。略显孤独。
财务健康:冰火两重天
长安升格为央企。资产负债率58%。自由现金流+42亿。它像一位刚换上正装的老将。虽步履稍缓。但根基尚稳。
金龙呢?资产负债率冲上72%。自由现金流-8.3亿。客车的黄金时代早已落幕。氢能梦碎。重组是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又一重陷阱?
行业格局:乘用车与客车的殊途
长安深蓝、阿维塔在新能源战场厮杀。渗透率超40%的市场上。它握有央企订单这张底牌——公务车、军用车。是护城河。也是舒适区。
金龙的传统客车市场年降8%。氢能补贴迟迟未落地。即便并入一汽或东风。它能撼动宇通的霸主地位吗?难。
盈利与战略:稳健与冒险的博弈
长安毛利率18.5%。股息率3.2%。PE仅12倍。它像一家“国企优等生”。稳。却缺了爆发力。
金龙近5年未分红。若重组成功。或能困境反转。但应收账款高企。资产减值风险如影随形。
管理层:进取与迟缓的对照
长安与华为合作L4自动驾驶。技术牌+央企牌。双线并进。
金龙被诟病反应迟缓。氢能项目拖累多年。若引入新高管。能否刮骨疗毒?
最终抉择:买入长安?观望金龙?
长安适合稳健者——央企红利、技术升级。价值缓慢释放。
金龙则是高风险赌注——重组成功。短线可搏;失败。则万劫不复。
但……
市场的胜利从不靠标签。黄宏生62岁再创业。从彩电到电动车。他说:“家电是丘陵。汽车是喜马拉雅。”长安与金龙面前的山。未必更低。
它们需要的不是同情。是重燃那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技术、产品、敬畏之心。
因为——
辉煌过。挫折过。却从未认输过。这或许才是中国制造最深的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