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版阿勒泰保护区禁摩风波:生态之痛与摩托车圈的责任大考

你见过藏在长江边的“阿勒泰”吗?在重庆巴南区的苟坝,每到春季长江枯水期,大片河滩就会冒出齐膝高的野草,风吹过像绿色的海浪翻滚。这里是牛群的天然牧场,也是鱼儿产卵、鸟儿歇脚的宝地,当地人都把这儿当成自家的“生态后花园”。可谁能想到,这片宁静的秘境,如今却因为摩托车越野闹得鸡犬不宁,甚至逼得管理部门不得不竖起水泥墩“禁摩”。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无奈,又给摩托车圈的名声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得好好唠唠。

重庆版阿勒泰保护区禁摩风波:生态之痛与摩托车圈的责任大考-有驾

要说这苟坝为啥招人稀罕,那全靠老天爷赏饭吃。长江水退去后,肥沃的土地滋养出茂密的野草,成了牛儿们的“天然食堂”。村民们把牛往这儿一放,牛儿甩着尾巴啃草,鸟儿在草垛里搭窝,浅滩里小鱼小虾穿梭,这样的画面多和谐啊。以前这儿虽说也有游客,但大多是来踏青、拍照的,顶多踩踩草皮,影响不大。可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越来越多骑摩托车的人盯上了这儿,觉得河滩空旷,能玩漂移、飞坡,耍得那叫一个痛快。一开始三三两两,后来成群结队,引擎声一响起,牛群吓得直躲,鸟儿扑棱着翅膀乱飞,好好的生态区成了他们的“越野游乐场”。

重庆版阿勒泰保护区禁摩风波:生态之痛与摩托车圈的责任大考-有驾

这些摩托车爱好者玩得嗨,可苦了这片土地。你想想,摩托车来回碾压,再结实的草地也扛不住啊。原本绿油油的草甸,被压得东倒西歪,好多地方露出了黄黄的地皮,就像人头上的斑秃,看着让人心疼。更过分的是,有些人玩累了,随手就把垃圾扔在这儿,矿泉水瓶、零食包装袋到处都是,风一吹,飘得到处都是。牛儿们要是不小心吃到塑料袋,那可就麻烦了。还有那飞坡、冲河的动作,溅起的泥水弄脏了浅滩,鱼儿产卵的环境被破坏了,以后小鱼苗还能有多少?鸟类的栖息地也被打扰,原本在这儿安家的鸟儿,现在越来越少见了。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好的生态区被折腾成这样,谁能不生气呢?

重庆版阿勒泰保护区禁摩风波:生态之痛与摩托车圈的责任大考-有驾

管理部门也不是没管过。一开始,他们在入口处立了警示牌,写着“禁止机动车进入”,可有些人根本不当回事,照样骑车往里冲。后来,为了挡住汽车,管理部门在入口处设了水泥墩,可他们没想到,摩托车体积小,从水泥墩中间的缝隙就能挤进去,或者几个人一抬,就把摩托车抬进去了。这下管理部门没办法了,只好在水泥墩上加装铁片,把缝隙堵得严严实实,想着这样总能挡住摩托车了吧。可谁知道,还是有一些人硬闯,有的趁着水泥墩刚做好,水泥还没凝固,就骑车撞过去,把水泥墩撞得歪歪扭扭,留下一道道车轮印,就像在伤口上撒盐。禁摩令下了,可执行起来咋就这么难呢?

重庆版阿勒泰保护区禁摩风波:生态之痛与摩托车圈的责任大考-有驾

这事一传出去,网上就炸开了锅。媒体报道后,“重庆版阿勒泰被摩托车破坏”的话题上了热搜,好多网友看了现场视频,都气得不行。评论区里全是骂声,可这骂声却有点“跑偏”了。本来是少数摩托车爱好者的不当行为,结果整个摩托车圈都跟着挨骂,什么“摩托车就是公害”“骑摩托的都没素质”之类的话铺天盖地。这让那些守规矩、爱护环境的摩托车爱好者特别委屈,他们说:“我们平时骑车都带着垃圾袋,看到垃圾还会捡,怎么就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呢?”确实,少数人的不负责行为,让整个群体背了黑锅,摩托车圈的名声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这对那些真正热爱摩托车、尊重自然的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重庆版阿勒泰保护区禁摩风波:生态之痛与摩托车圈的责任大考-有驾

得从多个角度来看看这事儿。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苟坝的生态价值可不小。它不仅是牛群、鱼类、鸟类的家园,还关系到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草地被破坏,水土容易流失,影响长江水质;鱼类繁殖受影响,以后能吃到的鱼可能就少了;鸟类减少,害虫就会增多,影响农作物生长。这些影响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出来的,要是不及时保护,以后的子孙后代可能就看不到这么美的景色了。从摩托车圈的角度,大家喜欢越野、追求刺激没错,但得知道什么地方能玩,什么地方不能碰。苟坝这样的生态保护区,就像的“心肝宝贝”,可不能随便去折腾。而且,少数人的肆意妄为,让整个圈子都跟着遭殃,以后想找个合适的地方玩,可能会越来越难。从社会的角度,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就对整个群体有偏见,这样容易引发对立。大家得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指责。

重庆版阿勒泰保护区禁摩风波:生态之痛与摩托车圈的责任大考-有驾

那该怎么解决呢?管理部门得想点更有效的办法。比如在入口处安装监控,对硬闯的人进行抓拍、罚款;和当地村民合作,让村民帮忙巡逻,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对于摩托车爱好者来说,得给自己立个“规矩”:去越野可以,但要选合适的场地,别往生态保护区里钻;带上垃圾袋,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看到别人扔的垃圾,也顺手捡一捡;骑车的时候注意控制速度和动作,别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玩摩托车,图的是个开心,要是因为自己的行为破坏了环境,让别人骂,这开心也变味了不是?而且,只有大家都爱护环境,以后才有更多好玩的地方。

现在苟坝的水泥墩还立在那儿,禁摩令也在执行,但这不是终点。得明白,生态保护和追求个人乐趣并不冲突,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摩托车圈的名声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败坏的,也不会因为一次事件就永远抬不起头,只要大家都负起责任来,从自己做起,改变别人的看法也不难。守护这片重庆版的“阿勒泰”,不是靠几个水泥墩,也不是靠一纸禁摩令,而是靠每个来这儿的人心里都有一根“生态弦”,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你对这事怎么看呢?你觉得摩托车爱好者该怎么在享受乐趣的保护好环境?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希望都能记住,美景难得,保护不易,别让一时的痛快,毁了子孙后代的“诗和远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