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你想买台车,预算十五万,想着能买到和今年差不多配置、续航还稍微长点的?这事儿可能有点悬了。
不是吓唬你,光比亚迪一家,从9月到10月,就悄悄把秦PLUS、宋Pro、秦L、宋L这几款卖得最好的车全换了一遍。
九月份,秦PLUS改款上市,基础续航直接从55公里拉到了128公里。刚过去的十月份,宋Pro、秦L也跟着来了,SUV的纯电起步续航从75公里跳到130公里以上。最狠的是宋L,高配版本续航甚至干到了200公里,汉车型的续航更是翻了一倍。续航大涨,车子指导价却一分没涨。10.28万的宋Pro新款,价格和老款一模一样。但仔细看,味道就变了。以前老款车,入门版经常有两三个配置让你选,现在呢,砍得可能就剩一款了。
涨价的核心压力,来自明年要实行的购置税新政。2026年开始,15万以内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只能免掉一半。这还不算完,新政对车子的要求也严了,亏电油耗不能太高,纯电续航不能太低,电耗也得控制住。这一下子,很多贴着及格线卖的车型就难了。据梳理,有110多款现有车型可能因此退出市场。
比亚迪显然嗅到了风声,提前了三个多月动手调整。它的玩法很清晰,就是“加续航、稳价格、减低配”。用宋Pro来说事儿更明白。10.28万的入门版,续航是上去了,还换了更好的四连杆悬挂。代价是什么呢?是把智能驾驶这类配置给换掉了。这叫配置交换。
宋Pro中配11.28万那款,反而偷偷加了些配置,显得更划算了。这意图很明显,车企不想主推不赚钱的入门丐版了,更想让你买中配和中高配。价格看起来没动,但你想要和现在一样的体验,可能就得往上加预算。头部车企像比亚迪,有自研自产的能力,有供应链话语权,它玩得起这种游戏。
它的体系力能让它在不涨指导价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内部配置组合来应对政策。但那些腰部和尾部的车企呢?它们没这个本钱,可又不得不跟。不跟就得丢市场。
这么一来,明年的局面就清楚了。市面上那些最便宜、配置最基础的入门版车型会少很多。你想买到和今年一模一样配置的车,大概率得多掏点钱。或者,你用同样的钱,只能买到一台续航更长,但其他地方可能弱了一点的车。比亚迪的这波操作,就像个风向标,提前告诉我们明年去4S店会看到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