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辆黑色的大轿车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要是能在街上看到一辆上海SH760,那可是件稀罕事。这辆5米多长的"大块头",当年可是县处级领导才能坐的专车,普通老百姓连摸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这辆车的来历可不简单。1958年那会儿,咱们国家连一辆像样的国产轿车都造不出来,领导们坐的都是进口车。上海汽车厂接到任务后,盯上了德国奔驰220S——那可是当时欧洲最牛的轿车之一。工人们把奔驰拆了个底朝天,照着葫芦画瓢,硬是用五年时间捣鼓出了第一辆样车。
不过啊,德国人的技术哪是那么容易学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关键部件,咱们当时根本造不出来。最后只能把奔驰的六缸发动机简化改造,排量缩到2.2升,最大功率才90马力。现在随便一辆小面包车都比它劲儿大,但在当年,这已经是国产车的天花板了。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对开门设计,像老式劳斯莱斯一样气派。后来因为成本太高,改成了普通前开门。车里的真皮座椅、暖风系统在当时都是稀罕物,但空调?想都别想!直到停产前,才有少量定制版加装了空调。
这车从1964年量产到1991年停产,27年里总共就生产了7.7万辆。不是工厂不想多造,而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有产量都由国家严格把控。一年最多生产5000辆,全都分配给机关单位、涉外宾馆。普通老百姓就算有钱也买不到,难怪当年谁家要是有亲戚能坐上这车,能在街坊邻里吹上好几年。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这辆"官车"还经常在电影里露脸。《开国大典》里那些领导坐的车,很多都是SH760扮演的。黑色车身配上红旗标志,往那一停,不怒自威的气场就出来了。
到了90年代,随着桑塔纳、奥迪100这些合资车进入中国,老SH760慢慢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可是咱们国家第一次成功仿制豪华轿车的尝试,为后来的汽车工业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回头看,虽然技术上比不过国外,但那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是不是更值得我们记住呢?
如今在马路上,随便一辆电动车都能秒杀当年的SH760。可要是哪天在博物馆里见到它,你会不会想起那个"看到黑轿车就要让路"的年代?那时候的孩子们,现在都当爷爷奶奶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