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汽车的逆袭之路

当问界M9以50万级豪华车的姿态蝉联销量榜首时,很少有人能想到,它的制造商赛力斯汽车,前身竟是一家生产洗衣机弹簧的乡镇小厂。这家企业用38年时间,完成了从农用车配件商到新能源领跑者的三级跳,其转型轨迹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微观史诗。

弹簧大王的造车梦:渝安集团的草根崛起

1986年,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诞生时,厂房里只有几台二手冲压机。创始人张兴海发现国产洗衣机急需替代进口的方丝弹簧,便带领技术团队攻关,最终研发出成本仅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的关键部件。到1990年代初期,全国每10台洗衣机就有9台使用他们的弹簧,这家乡镇工厂悄然成为隐形冠军。

1995年企业改组为渝安集团后,业务扩展到摩托车减震器领域。为长安汽车配套的经历让张兴海意识到:零部件厂商永远处于产业链末端。2002年,他带着厚厚的技术方案叩开东风汽车大门,提出合资生产整车的构想。当时东风正寻求拓展下沉市场,双方一拍即合。

东风小康时代:微面市场的性价比之王

2003年诞生的东风小康,将渝安擅长的“极致成本控制”发挥到极致。首款微面K07定价2.98万元,比五菱之光便宜15%,车厢却多出30厘米载货空间。工人们回忆,生产线甚至优化到一颗螺丝的拧紧方向都要计算工时成本。这种“抠到骨子里”的制造哲学,让东风小康迅速攻占城乡结合部市场。

2016年成为转折点。小康股份在A股上市后,立即斥资3000万美元收购美国电池系统公司ACP,又在硅谷设立SF Motors研发中心。当时传统微面年销量仍超20万辆,但管理层已预判到新能源浪潮:“我们宁可用燃油车赚的钱,买一张未来船票。”

华为加持下的品牌跃迁

2019年首款赛力斯SF5亮相时,媒体评价其“有技术但缺灵魂”。转机出现在2021年华为深度介入合作:鸿蒙座舱解决智能化短板,全国5000家华为门店提供流量入口。问界M5上市72小时订单破3万,彻底扭转了消费者对“小康造”的刻板印象。

重庆两江新区工厂的工人发现,原来生产微面的焊装线,现在为问界M7配备的激光焊接精度达到0.1毫米。但鲜为人知的是,M7的增程器仍沿用东风小康的1.5T发动机技术——这正是传统制造积淀的价值。

从弹簧厂到问界,赛力斯的进化史印证了一个真理:没有永远落后的企业,只有不敢颠覆的思维。当50万车主选择用钱包为问界投票时,他们认可的不仅是华为的光环,更是这家企业38年专注制造的基因。下一个十年,中国新能源版图的书写者中,必然还有这个“重庆老厂”的身影。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