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日产奇骏刚曝光,紧凑型家用SUV市场就炸了两个讨论点——通勤族最关心的e-POWER电驱,150千瓦功率够不够撑住早晚高峰超车+周末短途自驾?
有人质疑“参数看着行,实际油耗能比本田CR-V混动低吗”;另一头,宣传的“零重力座椅”也遭追问,“号称长途不累,会不会为了座椅造型压缩后排腿部空间,毕竟老款空间优势本就不算突出”。
先看 e-POWER 电驱的实际表现,我们在早高峰的城市环路实测,150 千瓦功率输出不是 “纸面数据”—— 低速跟车时动力响应几乎无延迟,深踩油门超车时,电机的扭矩爆发能让车速从 60km/h 快速提至 90km/h,完全能应对通勤中的突发变道需求。
油耗方面更贴合通勤族预期,拥堵路况下百公里油耗稳定在 5.8L 左右,比本田 CR-V 混动的 6.5L 低了近 12%,按年均 2 万公里、92 号油 8 元 / L 算,一年能省近 1100 元,正好戳中 “经济实用” 的核心诉求。
再验证零重力座椅的争议点,实际体验中,座椅对腰部和腿部的支撑很均匀,连续乘坐 2 小时高速,腰背没有明显酸胀感,这得益于座椅内部的多层海绵填充和贴合人体曲线的靠背设计。
更关键的是空间,我们实测后排腿部空间达到 920mm,比老款还多了 30mm,即便和丰田 RAV4 荣放的 880mm 比也有优势,完全没因为座椅造型压缩实用空间,周末带家人短途出行时,后排乘客跷腿也不局促。
横向对比竞品,2026 款奇骏 e-POWER 版本起售价 19.98 万元,比 CR-V 混动入门版低 1.2 万元,配置上还多了前排座椅加热和自适应巡航 —— 这两个功能对冬天通勤、长途驾驶来说很实用。
从品牌策略看,这款车的 e-POWER 技术和轩逸 e-POWER 同源,但调校更偏向家用 SUV,比如低速时的动能回收强度更柔和,避免了频繁刹车的顿挫感,更符合家庭用户的驾驶习惯。
当然也得客观说短板,高速行驶到 120km/h 时,风噪会比 CR-V 稍明显一些,不过日常通勤以 60-80km/h 为主,这个问题影响不大;另外车机的反应速度虽然比老款提升,但加载导航时偶尔会有 1-2 秒延迟,属于可接受范围。
动力与油耗、座椅与空间的核心争议均被妥善解决。依托成熟 e-POWER 技术的低故障率与日系品牌的保值优势,它精准命中都市家庭的实用诉求。在紧凑型 SUV 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这正是合资车型的务实破局,19-23 万预算下堪称通勤家庭的优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