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比亚迪现在一个季度卖的车,都快顶得上特斯拉两个季度了。2025年到现在,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已经冲到了18.2%,把特斯拉那14.6%甩出去好几条街,连续四个季度销量都是碾压状态。可你要是去看市值,画风立马就变了——特斯拉市值1.4万亿美元,比亚迪呢?虽说销量是人家两倍多,市值却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这差距大得有点离谱,钱都去哪了?
说白了,资本市场压根不把特斯拉当成单纯的车企看。在那些投资人眼里,卖车这块业务撑死了只值特斯拉市值的三成,剩下那七成、差不多一万亿美元的价值,全押在两样东西上——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听着是不是有点玄乎?我刚开始也觉得扯淡,可你仔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瞎吹。
咱先说说这个Robotaxi。特斯拉之前搞过一次演示,一辆Model Y从工厂出来,自己上高速、走市区道路,开了半小时就到客户家门口了,全程一个人都没有。今年六月份,这玩意儿已经在奥斯汀小范围跑起来了,坐一次才4块2美金,也就比纽约地铁贵那么一丢丢。马斯克的如意算盘打得贼溜:让每辆特斯拉在主人睡大觉的时候,自己出去拉活赚钱。这事儿听着挺科幻,可人家说两三年内就能整出来。
有人拿百度的萝卜快跑来比,说百度订单都1700万单了,比特斯拉快多了。可你得看清楚账啊,滴滴一年订单160亿单,百度那点量连零头都算不上。更要命的是,百度总共就那么一两千辆车在跑,特斯拉呢?人家能通过软件更新OTA,一夜之间让路上跑的几十万辆私家车都具备运营能力。这种规模和效率,压根就不在一个量级上,说是降维打击都不为过。
另一块大买卖就是人形机器人Optimus。马斯克为了搞这个,正砸钱建超级算力集群,要装十万多块英伟达H100那种顶级芯片,目标就是攻克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不过最近这事儿卡住了,卡在哪呢?稀土上。
你别小看稀土这玩意儿。所有想把电机做得又小又猛的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钕铁硼这种稀土永磁材料。小到戴森吹风机,大到机器人的高精度关节电机,都得用它。一台Optimus机器人用的稀土量,是一辆新能源车的1.5倍。而且机器人身上最值钱的部件之一——无框力矩电机,就占总价值的24%,这块供应链恰好是咱们国家最牛的。
所以马斯克之前在车上用异步电机,未必是技术多厉害,很可能就是永磁体供应链没法像国产车那样量大管饱。这事儿说明啥?特斯拉的发展路子满是创新没错,可不确定性也大得吓人。它的AI算法和机器人技术,要是真成了,对出行和劳动力市场的冲击那是颠覆性的,发展空间没法估量。可要是Robotaxi商业化不及预期,或者机器人业务因为供应链问题拖后腿,它那估值体系说不定就得大调整。
再回头看比亚迪。很多人觉得它就靠打价格战和车海战术,没啥技术含量。你要这么想,那就把比亚迪看太简单了。它真正厉害的地方,藏在看不见的那些角落里。
财务状况先说,这玩意儿特别稳。全行业都在拼价格战,比亚迪今年利润还能同比往上涨,负债增速一直在往下降,资产负债率只有丰田的六分之一、大众的三分之一。而且去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超过400亿人民币,这数字比不少车企一年赚的钱还多,说明在技术上一点没含糊。
比亚迪最核心的优势,就是垂直整合模式。从挖锂矿石,到造电池、电机、电控、芯片这些核心部件,再到整车制造,甚至连运车的船都自己搞。你看它第一艘汽车滚装船“探索一号”,一次能运7000辆车到欧洲,今年六月底新的巨型滚装船下水以后,海运能力直接就突破100万辆了。
这种全产业链布局的好处太明摆着了:第一能把成本控制到极致,第二能保障供应链稳定。现在全球化格局这么动荡,这种供应链韧性就是硬通货,是真正的竞争力。
也正因为这样,比亚迪在海外市场才这么生猛。它不光是在东南亚混得开,在欧洲,德国市场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过特斯拉;在南美巴西,月销量超过了常年霸榜的丰田。比亚迪在欧洲的第一家乘用车工厂已经在建了,2025年海外销量突破100万辆,基本上是跑不掉的事儿。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压根就是两条道上跑的车。特斯拉更像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靠汽车业务的现金流,去支撑AI和机器人这些前沿领域的探索——天花板高,可不确定性也大。比亚迪则更注重稳扎稳打,它把丰田那套精益制造学了个通透,还升级到了电动化时代。你知道比亚迪在合肥建一个年产值过百亿的工厂要多久吗?不到一年。这种高效落地能力,就是它全球扩张的底气所在。
要问“谁更有前途”,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问错了方向——它们已经不在同一个赛道上竞争了。
特斯拉未来的对手,可能压根不是比亚迪、大众这些车企,而是谷歌、英伟达这样的科技巨头。它要赢,就得证明自己的AI技术能率先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比亚迪的对手呢,就是丰田、大众这些传统汽车霸主,靠工业效率和规模优势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
从短期看,未来两三年内,比亚迪的增长确定性肯定更高。全球化扩张和规模化优势会持续提升业绩,成为全球领先的车企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你要是把时间拉长到十年,特斯拉的命运就看AI领域能不能突破了。如果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真能像马斯克说的那样改变社会,它会开辟出万亿级的新市场,可能实现好几倍的增长;要是前沿业务进展慢了,比亚迪则可能成长为年销千万辆级别的大型车企,靠规模和效率主导汽车市场。
谁更有前途?说到底,这取决于你信不信未来会被颠覆。你要信马斯克那套,觉得AI和机器人会彻底改变世界,那特斯拉就是你的菜;你要觉得汽车工业还得靠扎实的制造能力和规模效应,那比亚迪更靠谱。
换个角度想,为啥投资人愿意给特斯拉这么高的估值?因为他们赌的是一个可能性——如果马斯克真把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搞成了,那回报率可能是几十倍上百倍。这就像买彩票,中奖概率不高,可一旦中了就是改变命运的那种。比亚迪呢,更像是稳定的定期存款,收益不会爆炸性增长,可每年都能给你稳稳当当的回报。
不过话说回来,市场有时候也不完全理性。特斯拉现在的估值里,有多少是真正基于业务前景,有多少是因为马斯克个人的影响力和市场情绪?这个问题恐怕连华尔街那帮分析师都说不清楚。比亚迪呢,是不是被低估了?从基本面看,它的盈利能力、成长性、供应链优势都摆在那儿,可市值就是上不去,这里面也有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整体估值偏低的因素。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竞争,其实折射出中美两国在新能源和科技领域的不同路径选择。美国更擅长的是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通过前沿技术突破来定义未来;中国则更强调产业链整合和规模化制造,通过效率优势来占领市场。这两种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是适应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种竞争其实是好事。特斯拉逼着全行业往智能化、自动驾驶方向走,比亚迪则逼着大家把成本降下来、把性价比做上去。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老百姓——能买到更便宜、更智能、更好用的车。
眼下这个局面挺微妙的。特斯拉像个疯狂的科学家,不断试探技术边界,有点孤注一掷的意思;比亚迪像个老练的商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十年后回头看,可能会发现两家都赢了,只是赢在不同的维度上;也可能会发现只有一家真正站稳了脚跟,而另一家要么被颠覆,要么自己颠覆了自己。
你觉得呢?你会买特斯拉的股票还是比亚迪的股票?或者说,你觉得十年后咱们开的车,是会满大街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还是性价比更高的智能电动车?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不定咱们现在的判断,十年后会成为经典的笑话或者神预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