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蔚来这个品牌。 最近网上有不少声音说“卖一辆亏十万”,李斌自己也说,蔚来亏的钱有一部分实实在在花在了老车主身上。 这事听起来挺震撼,也让我这个关注电动车市场的人忍不住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个经常接触各类车型的车评人,我觉得咱们还是从车主和准车主的角度,一起看看蔚来的这场“豪赌”到底值不值。
先说说我最近试驾蔚来车型的感受。 坐进车里,第一感觉就是这车的内饰用料真的扎实,软质材料包裹得很到位,座椅的支撑性和舒适度都挑不出毛病。 中控大屏反应灵敏,语音助手也挺聪明,基本能听懂日常指令。 我开的是ET7,动力响应那叫一个快,电门一踩,推背感立马就来,超车的时候特别有信心。 底盘调校偏舒适,过个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滤震效果不错,车内没什么颠簸感。 不过呢,续航方面,官方数据挺亮眼,但实际开下来,尤其是在高速或者开空调的情况下,会打个折扣,这点大家得心里有数。
再聊聊蔚来那些独特的服务。 NIO House我去过几次,环境确实高大上,像个会员俱乐部,能喝咖啡、办公甚至开会,车主们聚在一起聊车聊生活,氛围很好。 换电服务我也体验过,真的方便,几分钟就能满电出发,比充电快多了。 但朋友们,这些东西背后可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建一个换电站得花300多万,每年运营还要40万,现在全国有3300多座,可日均换电才32次,离盈亏平衡的60次差得远呢。 2024年光换电业务就亏了31亿多,这钱说白了,是从企业口袋里掏出来补贴给车主的。 李斌说这是为了构建生态,但能不能长期撑下去,还得打个问号。
研发方面,蔚来也是下了血本。 十年投了530亿,2024年一年就130多亿,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电池技术,这些“黑科技”听着挺唬人。 实际用起来,智驾系统还行,但有些车主反馈说不如某些竞争对手流畅。 我试驾时觉得够用了,自动泊车、车道保持都工作得不错,不过技术进步需要时间,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就像养孩子,投入大,见效慢,但未来可能收获满满。
销售和营销这块,蔚来每卖一辆车,销售费用高达7.1万,比小鹏和理想都高。 这些钱花在品牌建设、用户活动上,比如年度NIO Day,办得跟演唱会似的,车主们玩得嗨,但成本不菲。 多品牌战略也是,乐道和萤火虫子品牌想覆盖更广市场,可意味着更多投入。 现在蔚来的现金储备半年内从277亿降到71亿,负债934亿,资产负债率93%以上,压力山大。 李斌说2025年第四季度要盈亏平衡,月交付5万台,毛利率提到16%-17%,这目标挺 ambitious,内部也在降本增效,比如裁员、削减开支,全员抠成本。
从车主视角看,蔚来的服务确实香,换电省时省力,社区活动有归属感,但企业亏这么厉害,难免让人担心后续服务会不会缩水。 2025年8月底的政策调整,全系标配大电池但价格不变,相当于降价3.8万,销量是上去了,8月交付3万多辆,可老车主觉得亏大了,有人8个月账面损失17万,补偿6000礼券感觉不够看。 李斌回应说企业总要盈利,活下去才是对用户负责,这话在理,可感情上车主们难免有落差。
总的来说,蔚来这场赌注挺大,用户权益背后是千亿投入,换电、研发、服务都在烧钱。 作为潜在车主,你得权衡:是要极致的体验和社区感,还是更稳妥的财务选择。 车子本身不错,开起来舒服,科技感足,但品牌能否持续,还得市场检验。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这样的蔚来,你会考虑吗? 或者,你对电动车最看重什么? 欢迎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