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牌这次推出的高山7,似乎声势浩大,最终却没激起多大的浪花。这款7座MPV车型,肩负着长城汽车“狙击”MPV市场的重任,以其智能电混四驱和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技术为亮点。按理说,这不仅能让“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大大提升了驾驶乐趣,但为何市场反响还是显得有点过于冷静呢?
高山7定位于年轻家庭用户,这点从其零百加速5.7秒的性能和5.6米最小转弯半径上可见一斑。很显然,它的设计初衷在于满足家庭出行和城市通勤这两个需求点。再加上补齐了魏牌高山系列的产品矩阵,形成“旗舰高山9、主打多孩的高山8以及年轻家庭专属高山7”的三线布局,这一手倒也合情合理。但理是这个理,实际呢?今天的消费者需要的不是花哨的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实惠和看得见的差异化竞争力。
高山7的市场表现为何未能达到预期?一线销售人员一语中的降价幅度太小,仅4000元而已,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聊胜于无。而更为关键的是,高山7和高山8之间价差仅2.4万元,却在配置和功能上没有形成足够的差异化。如果多花几万块,就能入手一台更具空间优势、更加符合中国多孩家庭需求的高山8,消费者为何不“咬咬牙”直接上更高配置的车呢?
此外,魏牌高山在MPV这一传统红海市场中,不得不面对更资深玩家的掩杀。丰田赛那那种长期霸榜的传统老牌子,以及腾势D9这样后来居上的新星都在抢夺市场份额。8月腾势D9月销7052辆,9月高山7跻身销量榜第二,虽然同比增长了不错的55%,但说到市场竞争力,还得看看赛那一家独大的8168辆销量。魏牌高山即便后劲显现,要想在这个厮杀激烈的红海中站稳脚跟,单靠颜值和定位恐怕不够。
但也不得不说,魏牌在电动化时代的表现让人看到了长城汽车努力的影子。1到9月,魏牌销量同比增长了96.35%,甚至成为长城内部增长最快的品牌。对比之下,长城旗下的传统品牌销量却有明显下滑趋势。显然,魏牌已经成了长城汽车进军新能源的主力军。然而,和竞争对手吉利同期116.78万辆新能源销量对比,魏牌和长城的“新能源渗透率”却显得不那么乐观。
除了车辆本身,魏牌目前还推崇“DTC直营模式”,试图通过直接连通消费者来拉拢人气、抢占市场。但不仅是模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品牌究竟能否真正让用户买单。好的体验是细水长流,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堆砌只是一时之利,如何打破消费者对旧有品牌的既定印象,才是魏牌最需要挑战的难关。
市场的每一次改变,都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天花乱坠的配置,而是解决痛点的能力和心意。高山7用科技加持来补贴传统 MPV 痛点,可在强敌的存在下,这份新鲜感能撑多久?或许问题不在于性能参数,而是价格策略、用户需求和市场定位的精确匹配。对于魏牌和长城汽车来说,如何稳固现有增长态势并进阶下一个阶段,才是真正的考验。而这个考验,恐怕不是一两台车型或是一两次营销能够解决的。
那么,是消费者的胃口越来越难以满足,还是车企的诚意还差点火候?看似繁华的红海竞争背后,恐怕是更多品牌需要从头审视自己的市场战略,而这次高山7姗姗起步的背影,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你会为它埋单吗?还是说,眼光早已被“更高处”的辉煌掩盖了视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