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站在深圳街头,夜色下的4S店灯箱还亮着,人来人往,店里几台问界M7静静摆着。销售员刚守到九点,湿漉的地面反着光。一波数据刷到了业绩群里:新M7上市24小时,小订突破23,000台。厅里一个小年轻凑了过来:“哥,28万买你们这车,不觉得华为割韭菜吗?要不去看理想?”隔壁有人搭腔:“BBA不都降到26了,这不智商税嘛?”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和拌嘴的味道,挺像刑侦现场——每个人嘴上都有自己的“证据永远链”——价格、品牌、技术,个个都想破案。
说句不怕被车圈同仁嘲的实话,键盘侠们的愤怒其实挺讲理:新能源时代刚升温,本土品牌之间的刀光剑影才开始,问界偏偏起步价压到27.98万,这定价,光凭双目传感器都能看出是冲着质疑来的。可要是仅仅盯着价格,就和现场翻垃圾桶,只找廉价线索一样。你以为问界是在和新势力内卷?其实人家早布好棋——枪口朝着BBA,不是造梦,而是要开火。
案卷里第一份物证:余承东。但凡听过他的发布会,都会记得一句反复提及的“让合资品牌下岗”。这不是噱头,人家连战场都选好了——高端。顺藤摸瓜,现在BBA(奔驰、宝马、奥迪)的牌面早不像前些年那么神圣。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8月新能源渗透率已逼近50%, 豪华品牌守不住溢价,力度大得像做生意赔笑脸。BBA的某些车型,原本“荣耀加身”,如今在朋友圈“批发价”都快清仓了。问界呢?拿着华为这一堆自研科技,根本懒得和造车新势力拼“性价比”,反而祭出一句老话:高处未必不胜寒,关键看谁敢站上去。
高定价不等于高溢价,这是下一个推理点。Huawei ADS 4.0辅助驾驶系统,同价位里直接拉满,“192线激光雷达,30个高精度传感器”这些参数,别嫌啰嗦。BBA在三十万以下,你别说雷达,能给你自适应巡航就相当于祖传家宝。出门一问,“请Siri帮我开天窗”可能变“对不起,我不太明白”。再说说智能座舱,覆盖前后排的多屏互动、小艺助手的语音深度操控,体验是真香。别跟我提奔驰那一整块屏,中控是大,却有种“2002年财富金榜奖”的老气。问界这么整,技术和体验直接拼到对手痛处。
当然,也别闹大了,被宣传裹挟带偏节奏。“高端”不是玄学,不是堆配置、讲故事就能超度BBA。问界能不能替代,还看后续口碑,保值率,售后了得不可得。不过有一点很清晰:中国品牌能在合资主场叫板,这阵仗,踏实又提气。在线上,群嘲“割韭菜”;在线下,订单却一笔笔刷进表格,也许这才是中国式的矛盾。
有人问:“如果我只有二十万预算,是不是得靠边站?”不必。产业世界不止一个问界。华为系、赛力斯、深蓝、岚图,全都有你想要的。喜欢等配置,去年老M7推出后,不到半年就出了价更低的版本。新M7会不会也来一波跳水?以汽车行业的尿性——对于主流产品线,没人是真佛。你等,它降;你不等,就按需出手。全看你心态,别把“割韭菜”挂嘴角,有时只是供需和心理的博弈罢了。
我偶尔也会琢磨:把国产高端和合资大佬放在解剖台上,玩评测,“刀刀到肉”,是不是有点像解剖犯罪心理。人们并不是不信国货,更不是不能接受技术溢价,他们恐惧的,是花钱买情绪勒索——觉得被骗了,与其说是害怕产品差,不如说是怕丢自尊。车圈的戏本来就多,科技粉、品牌控、理想派、摇号党,个个都有喜剧天分。对问界而言,不怕骂名,只怕无聊。被骂,是种活力,也是存在感。像我这种看惯了命案现场的,早就看淡舆论真假——只认“订单”与“售后”。
所以,这场定价风波,到底是谁的情绪在跳舞?高端市场有没有必要等中国品牌称王,车主的选择会因品牌信仰动摇吗?实用和面子气,会不会掰扯一辈子?有一个数据说,中国高端豪华市场本土品牌渗透率一年涨了两位数。也许十年后,年轻一代已经不再追捧“BBA信仰”,而是拿国货做新标准,到那时,要不要嘲笑买BBA的是“新韭菜”,又或者割韭菜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再平常不过的戏法?
谁知道呢。在车市这片案发现场,线索永远留着一处悬赏,等着你给答案。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