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车企,这回是真“泰”过分了,一口气要在暹罗搞出12款电车?
这事儿,细想起来,颇有几分超现实主义的味道。
长安汽车在泰王国罗勇府落户安家,这消息本身倒也算不上石破天惊,毕竟咱们的国货精品走向世界,早已是常态。
但话锋一转,扬言未来三年要祭出12款新能源座驾,并且剑指东南亚、袋鼠国,甚至远渡重洋要叩开英伦三岛的大门,这就有点意思了,值得玩味。
不妨先瞧瞧这事儿的表面。
长安汽车那句“In Thailand, For Thailand”,口号喊得那叫一个掷地有声。
罗勇工厂的开张,意味着咱们中国汽车工业又一次的开疆拓土,也象征着中国新能源科技在全球市场的一次肌肉秀。
这当然是桩美事,能拉动外贸,锦上添花,听着就让人觉得前程似锦。
不过,吊诡之处也恰恰在于此,为何偏偏是泰国?为何选在此时此刻?
东南亚这片热土,那可是列强逐鹿的修罗场。
东瀛车企在此地盘踞多年,可谓是老树盘根。
欧美列强的品牌也各自拥有一批死忠粉。
中国车企想要在这里分一杯羹,难度系数,想想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更何况,泰国本土也有自己的汽车产业,竞争之激烈,堪比角斗场。
或许有人会说,新能源汽车是弯道超车的绝佳契机。
这话不假,理论上确实如此。
但现实情况呢?
泰国的充电桩够用吗?
当地老百姓对电车的接受度又如何?
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硬骨头。
如果基础设施拉胯,消费者不买单,再精湛的技术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而且,这所谓的12款新车,果真能做到“取之于泰,用之于泰”吗?
仔细琢磨一下,恐怕没那么简单。
罗勇工厂的产品,不仅要服务东南亚,还要远销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南非这些右舵市场,甚至还要兼顾东盟内的左舵市场。
这份雄心壮志,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这背后,实则反映的是中国汽车产业普遍面临的一个窘境:产能过剩,内卷严重。
国内市场红海一片,价格战、配置战,打得昏天黑地。
与其在国内血拼到底,不如另辟蹊径,去海外寻找新的增长点。
然而,出海就一定能一帆风顺吗?
看看其他中国品牌在海外的折戟沉沙,就能明白,这绝非康庄大道。
文化隔阂、政策藩篱、贸易保护主义,桩桩件件都是拦路虎。
当年信誓旦旦要进军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如今又有几家能真正站稳脚跟?
当然,长安汽车此番押注泰国,或许也有着更深远的战略布局。
泰国是东盟的桥头堡,地利优势明显,辐射能力不容小觑。
而且,泰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鼎力支持。
这或许才是长安汽车最终落子的关键。
不过,话说回来,长安汽车的这次出海豪赌,也给咱们敲响了警钟。
中国企业扬帆出海,不能只想着捞快钱,更要注重长线投资,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尊重当地习俗。
否则,就算盖再多的厂房,推出再多的车型,也难免沦为过眼云烟。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中国制造”理应所向披靡时,是否忽略了海外市场的风云诡谲与暗流涌动?
仅仅依靠技术和价格优势,真的就能在异国他乡攻城略地吗?
这12款新车,究竟是叩开海外市场的敲门砖,还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