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造就了多元化的消费特征,比如说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接受度更高,而二三线城市用户,则更关注混动或者燃油车型。年轻群体对于智能化突出车型更加偏爱,而传统用户则更在乎的是车辆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所以即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但包括大众、丰田、本田在内的一众合资品牌,仍在坚持“燃油+电动”的双轨并行战略,在稳固燃油车基本盘的同时,加速电动化的转型。
而在转型的浪潮中,有一个关键问题也日益凸显,那就是当动力形式发生变革时,汽车的核心价值是否也需要重新定义?东风本田率先提出“油电同质”的发展理念,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东风本田认为,真正的变革不在于动力形式的更替,而是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都应该以相同的品质标准和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出行选择。
而东风本田能提出"油电同质"理念与其强大的全球化技术体系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拥有七十余年技术积淀的汽车制造商,本田在动力技术领域的全栈能力为"油电同质"提供了坚实的实现基础。
首先,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构成了油电过渡的技术桥梁。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当下,它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低油耗的需求,又无需改变用车习惯。更重要的是,该系统与本田e:HEV、e:PHEV技术同源,为后续纯电车型的技术演进铺平了道路。这种渐进式技术路线,有效缓解了传统车企"大象转身"的转型阵痛。
而且这套历经三代进化的系统,也有效融合了燃油与电驱的优势,这种深厚的技术积累使东风本田能够在燃油与电动之间建立无缝衔接的体验标准,而非简单的技术妥协。
其次,本田全球研发的纯电架构确保了电动化产品的高起点,架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原生纯电"的设计理念,不同于部分传统车企的"油改电"方案,它是一个专为电动车开发的模块化平台,该架构延续了本田"驾驶乐趣"的产品哲学,通过低重心设计和精准调校,使电动车同样具备出色的操控性。
而且它创新性地将电机、电控、逆变器高度集成,形成"三合一"电驱系统,体积较传统布局可以减少40%,效率提升5%,这些技术创新都确保了该架构下的电动产品在核心性能指标上不输燃油车型。
此外,本田全球制造体系的质量管控能力,也为"油电同质"提供了品质保障,本田著名的"质量金字塔"管理体系,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流程品控标准,被完整移植到新能源车型生产过程中,使得旗下的电动产品也能够延续本田燃油车时代积累的品质口碑。
而要做到“油电同质”,除了确保电动产品达到本田燃油车的可靠性标准,还要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跨动力形式的统一用户体验,所以东风本田近几年也将积极与Momenta、深度求索(DeepSeek)、宁德时代等本土科技领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来补齐短板。
比如说Momenta作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独特的数据驱动算法在复杂中国路况下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东风本田与Momenta共同研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系统,覆盖了高速领航辅助NOA、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记忆泊车领航辅助等功能,使得包括东风本田S7在内的车型,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驾驶习惯和交通状况。
除此之外,东风本田还通过采用宁德时代 4C 神行超充电池、车机系统兼容鸿蒙 OS 与 Honda CONNECT 4.0 双生态、打造电动科技体验营等方式,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其下纯电车型的技术魅力与智能体验。
而东风本田与宁德时代、华为等本土科技领军企业的合作,代表了一种“全球技术+本土优化”的转型路径,也为其他品牌提供了参考,那就是在电动化竞争中,“开放合作”比“闭门造车”更可能成功。
蜀锦畅言:当前消费者面临"燃油车怕淘汰,电动车怕不成熟"的选择焦虑,"油电同质"理念的提出,实质上是在降低消费者的决策门槛,传递"选择任何一种动力形式都不会错"的市场信号。在行业巨变的时代,东风本田提醒我们:无论动力形式如何变化,汽车作为移动工具的本质价值——安全、可靠、舒适、愉悦——永远不会改变。这种回归用户本质的思考,或许正是当前汽车行业最需要的理性声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