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好不容易通过了层层关卡,从驾校顺利“毕业”,那本崭新的驾驶证拿在手里,既有喜悦也有一丝不安。
本以为从此就能自由驰骋,但当自己真正独自一人坐上驾驶座,握住方向盘的那一刻,心里却像打鼓一样,手心也开始冒汗。
马路上车水马龙,各种情况瞬息万变,这和驾校里那个只有几辆教练车来回转悠的场地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普遍的疑问随之而来:为什么驾考明明过关了,可开起车来还是感觉自己像个新手村出来的玩家,面对满级地图,处处都是挑战?
驾考通过与真正会开车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需要用经验和技巧去填补的鸿沟。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手司机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源于对未知路况的恐惧,担心自己操作失误引发事故,害怕因为开得慢被后车鸣笛催促,甚至怕自己一个小小的失误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马路杀手”。
这种紧张情绪是驾驶的大敌,它会让肌肉僵硬,反应变慢,判断力下降。
所以,成为一个合格驾驶员的第一步,是进行心理上的建设。
要明白,开车不是一项需要天赋异禀的绝技,它是一项熟能生巧的技能。
只要保持冷静,分得清油门和刹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且对道路上的其他参与者怀有敬畏之心,安全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把每一次上路都看作是一次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而不是一次战战兢兢的考试。
心态放平之后,接下来就是真正磨练“车感”了。
所谓的车感,其实就是驾驶员对车辆状态和行驶环境的一种综合性感知能力。
第一步,就是要彻底忘记驾校里教练教的那些“看点位”的应试技巧,开始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车辆的尺寸。
找一个空旷安全的停车场,放几个矿泉水瓶或者纸箱子,反复练习。
试着去感受车头距离障碍物多近会发生碰撞,车尾在转弯时会甩出多大的弧度,右侧车身距离路边的马路牙子到底还有多少空间。
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你的大脑里会逐渐构建起一个关于这辆车的虚拟三维模型,车子的四个角在哪里,轮子压在什么位置,你会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
这种内置在心里的“全景影像”,远比任何电子辅助设备都来得可靠。
其次,要学会与方向盘“和谐相处”。
很多新手司机把方向盘攥得死死的,指关节都发白了,生怕它跑掉。
这种“死亡之握”不仅会让你很快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会隔绝你从方向盘上感受到的路面信息,并且让你的转向动作变得生硬和过度。
正确的做法是,双手放松地握在方向盘相当于时钟九点和三点的位置,手腕保持自然弯曲,用一种轻柔而坚定的力度去控制它。
你要感觉车轮的指向就像是自己手臂的延伸,这样在需要紧急避险或者微调方向时,才能做出最迅速、最精准的反应。
对油门和刹车的控制,是衡量一个驾驶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新手司机常常要么起步猛地一窜,让车上的人前仰后合,要么就是临到跟前一脚急刹,全车人集体“点头”致意。
这不仅乘坐体验极差,而且既费油又伤车。
实现平顺驾驶的秘诀在于“预判”。
你的视线不能只盯着前面那辆车的尾灯,而是要尽可能地放远,观察前方几百米甚至更远的路况。
看到远处的红灯亮起,或者车流开始变慢,就应该提前松开油门,利用车辆的惯性带挡滑行,最后用轻柔的刹车将车平稳停住。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平稳的驾驶习惯相较于频繁急加速和急刹车,可以节省高达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燃油消耗,这在油价日益高涨的今天,无疑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路上行驶,学会观察和阅读道路上的各种“语言”至关重要。
这不仅仅是看懂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
比如,你看到前方一辆出租车突然减速,虽然没打转向灯,但你就要下意识地做好它可能随时向路边靠拢接客的准备。
看到路边有孩子在玩耍,即便他们没有靠近马路,你也应该适当减速,以防万一。
这种预判能力,是老司机们用成千上万公里的行驶经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要养成动态观察的习惯,视线要开阔,不断地扫视前方、两侧以及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的情况,将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都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
说到后视镜,它绝对不是让你整理发型用的。
新手司机要么是完全不看,一条道走到黑,要么就是频繁地盯着看,反而忽略了前方的危险。
正确的习惯是,每隔大约五到八秒,快速地扫视一下车内后视镜和左右两侧的后视镜,每一次观察的时间都不要超过一秒钟。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的大脑里始终保持着一幅关于车辆周边环境的实时动态图。
当你需要变道、转弯或者减速时,就能迅速做出最安全的决策。
同时,一定要清楚车辆的视野盲区是存在的,尤其是在车辆的侧后方。
在执行并线等关键操作前,除了看后视镜,快速地扭头向侧后方扫一眼,这个小小的动作,在很多时候都能避免一场严重的事故。
安全变道是一门艺术,讲究的是融入而非闯入。
新手变道常常显得很突兀,打了转向灯就猛地一把方向盘切过去,很容易让后车措手不及。
一个成熟的变道流程应该是:首先,提前开启转向灯,明确告诉周围车辆你的意图;然后,通过后视镜和转头观察,确认目标车道有足够的安全空间;最后,在确认安全后,稍微提速,用一个平滑的轨迹并入车道,整个过程要做到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
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是防止追尾事故最有效的方法。
这里有一个国际上通用的“三秒法则”,非常好用。
你可以选择一个前方路边的固定参照物,比如一棵树或一个路牌。
当前车经过这个参照物时,你开始在心里默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三”。
如果你数完三秒后,你的车头才到达这个参照物,那么你们之间的距离就是相对安全的。
如果在雨雪天气或者路面湿滑的情况下,这个时间还需要相应延长到四至五秒。
这短短的几秒钟,为你自己留出了宝贵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项技能,是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马路如同一个小社会,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人加塞,有人恶意鸣笛,还有无休止的堵车。
在这些情况下,愤怒和急躁是最大的敌人,因为情绪失控会直接导致判断失误和操作变形。
要学会培养一种平和、理性的驾驶心态。
别人违章是别人的错,你没有必要用自己的安全去和他们较劲。
记住开车的最终目的,是安全地到达目的地,而不是在路上争一时之长短。
当你能以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的交通环境时,你才算真正从一个“新手”蜕变成了一位“司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