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这事儿,绝对是车圈里一股泥石流,能把你对电动车的美好幻想,瞬间打回原形!
咱们今天不聊情怀,不聊黑科技,就聊聊那个让钱包“流泪”的充电桩!
我那哥们儿,前阵子刚提了辆新电车,那叫一个神气。
天天朋友圈里晒续航,晒充电速度,搞得我们这些开油车的,都觉得这日子过得也太“先进”了。
结果呢?
没过几天,这哥们儿就给我打电话,声音里透着一股子…
…
怎么说呢,就像是吃了苍蝇又咽不下那种憋屈。
“社长,我这车,有点不对劲啊!”
我一听,嘿,这不刚提的新车吗?
怎么就“不对劲”了?
“怎么了?
续航缩水了?
还是充电慢了?”
我随口问。
“都不是!”
他咬牙切齿地说,“是…
…
是那个充电费!
我昨天充了半小时,居然花了…
…
花了快一百块!”
啥?
一百块?
我当时就懵了。
半小时一百块?
这什么神仙充电桩啊?
比我加油都贵吧?
我那车,加满一箱油,差不多五六百块,能跑七八百公里呢。
这半小时一百块,按这个速度算,跑个三百公里,就得两三百块了?
这还哪门子省钱啊!
“不可能吧,”我当时还不信,觉得他是不是记错了,“你确定是半小时?
而且是充了多少度电?”
“我看了,就充了大概三十几度电,但是那个桩,那个价格,我真的没看错!”
他语气里带着一丝绝望。
这事儿一出,我立马就上心了。
毕竟,现在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很多朋友也都考虑换电车。
如果这充电费真的是这么个“抢钱”法,那可真是有点让人心凉了。
我立马开始“挖坟”,朋友圈、车友群、各种汽车论坛,只要是跟电动车充电相关的信息,我都翻了个遍。
结果,我发现,这事儿,还真不是个例!
有车主反映,在一些公共充电桩,尤其是节假日高峰期,充电费用简直是“坐火箭”一样往上蹿。
什么“充电桩运营商恶意涨价”、“高峰时段溢价过高”、“流量计不准”之类的说法,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人爆料,说某些充电桩,明明显示着“国家定价”,但实际收取的费用,却比国家指导价高出了不少!
这下我算是明白了,我那哥们儿,不是个例,他这是踩雷了!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电动车充电,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首先,咱们得承认,电动车本身,在用车成本上,确实有优势。
如果在家用电低谷时段充电,那成本简直是“白菜价”。
一度电几毛钱,跑个一公里,可能就几分钱。
这比油车动辄几毛钱一公里的油耗,那确实是爽多了。
《论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此言不虚。
当“利”的诱惑足够大,也可能让一些本该“义”的规则,变得模糊。
但是!
这个“但是”非常关键!
一旦你离开家里的充电桩,走向公共充电桩,尤其是那些“快充桩”,那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现在的公共充电桩,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是国家电网或者一些大型国企运营的充电桩,这些通常价格比较透明,也相对稳定。
另一类,就是各种私人运营商,或者一些地产商、商场自己配套的充电桩。
这部分,就比较“花样百出”了。
我那哥们儿遇到的,很可能就是后一类。
他们为了盈利,会采取各种策略。
比如,高峰时段加价,这是最常见的。
道理也好理解,就像节假日机票贵一样,需求大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这个“溢价”的幅度,就值得商榷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服务费”或者“停车费”。
有些充电桩,你停在那儿充电,除了电费,还得收你停车费,甚至还有额外的“服务费”。
这些加起来,就可能让本来不高的电费,瞬间变得“高不可攀”。
我之前在一个商场充电,那叫一个“酸爽”。
充电桩旁边,贴着一张价格表,电费是0.8元/度,看着还行。
结果,结账的时候,一共充了20度电,花了30多块!
我当时就懵了,这啥情况?
一问才知道,原来还有个“充电服务费”,0.6元/度!
再加上停车费,那叫一个“雪上加霜”。
你想啊,30多度电,按照0.8元/度,也就16块钱。
加上0.6元/度的服务费,又是18块钱。
加起来都34块了,这还没算停车费!
我当时就觉得,这哪是充电,这是在“割韭菜”啊!
“巧取豪夺”也不过如此。
更离谱的是,有些地方,为了鼓励大家使用自家APP或者会员,会设置一些“充值优惠”。
比如,你充值1000块,送100块。
听着挺划算,但你仔细算算,这100块的赠送,可能是把原本该降的电价,又加回去了,然后以赠送的形式再给你,让你感觉占了便宜。
这操作,简直是“欲擒故纵”,让人防不胜防!
还有更让人抓狂的,就是有些充电桩的“计量问题”。
我听一些车主吐槽,说感觉充电桩的度数,跟实际充进去的电量,好像不太一样。
这怎么说呢?
就像是“缺斤少两”一样。
你感觉充了半小时,显示充了多少度,但你心里总觉得,这个数字,好像有点“水分”。
这个就涉及到技术层面的东西了。
充电桩的计量,其实是有国家标准的。
但是,在实际运营中,会不会有一些“猫腻”?
我不敢说,但这个疑问,确实不少人都有。
毕竟,这关系到实实在在的钱。
所以,我那哥们儿,充了半小时,花了100块,这事儿,真的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在一些非官方、非标准化的充电桩,或者是在一些“奇葩”的收费模式下。
这事儿,说到底,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我觉得,这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初期,一些配套设施和服务,还没有完全跟上。
市场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你想啊,当大家都在喊着“拥抱新能源”,要为环保做贡献的时候,如果充电成本高得离谱,那这“拥抱”就有点勉强了。
很多人买电动车,图的就是一个省钱,图的就是一个方便。
结果,你把充电桩的价格搞得比油价还高,那这“省钱”的优势,不就荡然无存了吗?
“画饼充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这种不透明、不规范的收费模式,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不信任感。
一旦大家觉得“被套路”了,那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打击。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油车加油,虽然价格波动,但大家都比较习惯?
因为那个价格,相对透明,而且大家对加油站的信任度比较高。
你加多少油,账单上清清楚楚。
可电动车充电,特别是公共充电,这个过程就复杂太多了。
电费、服务费、停车费、会员费…
…
各种名目,让人眼花缭乱。
你很难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又充了多少电。
这就像什么呢?
就像是你去超市买东西,本来标价是10块钱,结果结账的时候,又给你加上了“服务费”、“包装费”、“环境维护费”…
…
你不得气炸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无奈,油然而生。
所以,我在这里,也给广大准备入手电动车,或者已经入手电动车的朋友们提个醒:
首先,尽量选择官方或者有良好口碑的充电桩。
比如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这些运营商相对来说,价格会更透明一些。
其次,在充电前,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充电桩的价格公示。
包括电费单价、服务费单价、是否有停车费等。
不要被一些“低价”的噱头迷惑,一定要算清楚总成本。
第三,如果你发现充电费用异常高,或者有疑问,一定要及时向运营商反映,或者向相关部门投诉。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那哥们儿,现在已经开始研究在家安装充电桩了。
他说,虽然前期投入大点,但长远来看,还是自己家最靠谱。
这话说得,我真是深有同感!
咱们用车社,一直秉持着“为用户发声”的原则。
今天聊到这个充电费的问题,不是为了唱衰电动车,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也能促使整个行业,提供更规范、更优质的服务。
毕竟,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谁也不想被“割韭菜”,对吧?
说来说去,这充电费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它关系到咱们老百姓的钱包,也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得让咱们消费者,有“选择权”,有“知情权”,还有“监督权”。
你觉得呢?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充电刺客”?
你是怎么解决的?
或者,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看法?
这大千世界,车来车往,咱们能一起聊聊车,聊聊生活,也是一种缘分。
下次,咱们再好好聊聊,那些让咱们心动,又让咱们纠结的,关于“电”的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