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谁能想到荷兰政府一个看似聪明的举动,竟然让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陷入停摆危机。 2025年10月底,荷兰政府以"供应链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公司。 这一举动直接引发中国的反制停止向这家工厂出口关键芯片材料。
大众汽车每天亏损4000万欧元,奔驰高管满世界寻找芯片货源,沃尔沃比利时工厂即将停产。 这场危机来得如此迅猛,欧洲车企的库存芯片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月。 而就在欧洲车企焦头烂额之际,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却悄然攀升,比亚迪9月销量暴涨近三倍。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在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时,援引了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 这个冷战时期的法律条款,允许政府在特殊情况下接管私营企业。 安世半导体99%的股权被冻结,由中国母公司任命的首席执行官被撤换。 荷兰方面声称这是为了应对"半导体供应危机"。
大众汽车沃尔夫斯堡工厂的生产线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 这家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平时每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现在,缺少关键的车规芯片,生产线时断时续。 工厂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优先保证高端车型的芯片供应,即便如此,产能也只剩下平时的三成。
奔驰CEO在发给董事会的内部邮件中写道:"这比2021年的芯片短缺更加严重。 当时我们还能通过加价采购来维持生产,现在连加价都找不到货源。 "奔驰的供应链团队正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替代供应商,车规芯片的认证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远水难解近渴。
沃尔沃在比利时根特工厂的工人已经收到减产通知。 工厂管理层表示,如果芯片供应在两周内无法恢复,将不得不启动临时裁员计划。 这家工厂年产30万辆汽车,是沃尔沃在欧洲的重要生产基地。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欧洲车企超过80%的车规级功率芯片都来自安世半导体。 这些芯片虽然单价不高,却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 从发动机管理到安全系统,从车载娱乐到驾驶辅助,都离不开这些小小的芯片。
令人,在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之初,欧洲车企大多保持沉默。 部分车企高管甚至私下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建立"更加安全的欧洲供应链"。 他们天真地认为,无论政治层面如何变动,商业层面的芯片供应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令来得迅速而果断。 公告明确指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 这意味着该工厂无法获得生产车规芯片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和专用设备。 位于中国境内的安世半导体工厂虽然产能充足,生产出来的芯片无法出口到欧洲。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高歌猛进。 比亚迪今年9月在欧销量同比增长287%,多款混动车型的价格比同级别的欧洲品牌便宜20%以上。 奇瑞和名爵的销量也实现三位数增长。 欧洲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韩国车企。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受芯片危机影响,德国汽车产业在过去一年净减少5.15万个工作岗位。 大众汽车宣布推迟其全新电动车型的量产计划,原因是无法保证核心芯片的稳定供应。 宝马和奔驰则被迫采取"减配"策略,在新车上取消部分高端功能以节省芯片用量。
欧洲车企现在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要应对眼前的停产危机,另一方面还要抵御中国品牌的强势进攻。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危机暴露出欧洲汽车产业对外依赖度过高的问题。 是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欧洲车企在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上都严重依赖亚洲供应商。
荷兰政府的决定在欧洲内部也引发争议。 比利时经济部长公开质疑这一行动的合理性,认为单边行动损害了整个欧洲汽车产业的利益。 法国财政部长则呼吁欧盟层面协调解决半导体供应链问题,避免成员国各自为政。
安世半导体事件成为欧洲汽车产业的转折点。 业内人士指出,这不仅仅是短期供应链中断的问题,更反映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 欧洲车企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优势正在消退,而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赛道上又面临重重挑战。
中国车企则借助这次机会加速欧洲市场布局。 比亚迪宣布在土耳其建厂,计划年产能15万辆。 零跑汽车与斯泰兰蒂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利用后者在欧洲的销售网络推广产品。 这些举措都显示中国车企正在从简单的产品出口,转向更深层次的本地化运营。
欧洲汽车产业的困境也影响到相关产业链。 德国博世公司预计今年汽车零部件业务将出现亏损, Continental等轮胎制造商也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 整个汽车生态圈都在承受芯片短缺带来的连锁反应。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欧洲车企正在考虑游说政府改变对华政策,以换取芯片供应的恢复。 这种做法面临政治阻力,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 一些成员国主张强硬立场,另一些则更注重经济利益。
这场危机还暴露出欧洲在半导体产业的薄弱环节。 虽然荷兰拥有ASML这样的光刻机巨头,在芯片制造领域却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欧洲本土的半导体公司,在被中资收购后反而成为欧洲汽车产业的重要供应商。
现实情况是,欧洲车企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 车规芯片的特殊性要求供应商具备相关认证和量产经验,而这类产能早已被全球车企瓜分殆尽。 即使现在开始建设新的芯片工厂,也需要至少两年时间才能投产。
中国汽车品牌则继续扩大在欧洲市场的优势。 除了价格竞争力,中国电动车在续航里程、智能配置等方面也展现出优势。 欧洲消费者开始转变对中国品牌的传统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电动车视为靠谱的选择。
欧洲汽车产业的这场危机还在持续发酵。 每天都有新的坏消息传出,从供应商减产到经销商库存告急,从工厂停工到员工休假。 整个行业都在焦急地等待转机,现实是,解决方案远没有那么简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