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智驾永久免费?别傻了,你开的每一公里都是在给它打工

买车跟买手机越来越像了,几年前大家还在聊三大件、聊底盘悬挂,现在张口闭口都是算力、芯片、智能驾驶。

魔幻,非常魔幻。

最近李想又扔了个炸弹,说即将发布的理想L6,将全系标配AD Max高阶辅助驾驶,而且,永久免费。

这一下,整个牌桌上的气氛都变得微妙起来了。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理想牛逼,李想大气,这是用户的福音。

打住,朋友,商业世界里,从来没有什么福音,只有赤裸裸的“阳谋”。李想把高阶智驾这道硬菜直接做成自助餐里的免费水果,根本不是什么回馈用户,而是把刀架在了友商的脖子上,然后笑眯眯地问他们:

“哥几个,还跟不跟?”

要看懂这场牌局,我们得先搞明白一个核心问题:智能驾驶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

是未来?是科技?是噱头?

都不是。

说白了,它就是一张通往下一场牌局的门票。没票的,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过去,汽车是“硬件定义”的,比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但现在,电动爹的时代,这些东西的差异正在被无限抹平。就像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比谁的按键舒服、比谁更耐摔,结果被苹果一个触摸屏直接干翻。

新能源车的下半场,就是“软件定义”的战争,而智能驾驶,就是这场战争里最关键、最烧钱、也最能体现差异化的“叙事”。

在这个叙事里,主要分成了两大流派:收费派和免费派。

收费派的掌门人,一边是特斯拉,一边是华为。

特斯拉的FSD,买断价6万4,突出一个信仰充值。马斯克的故事讲得很好,用未来的完全自动驾驶愿景,来卖今天的期货。这套玩法,就像健身房卖你一张十年卡,告诉你未来能练成施瓦辛格,但眼下你可能连跑步机都得排队。买单的人,买的不是功能,是梦想和社交货币。

华为的ADS,则是技术实力的直接变现。技术确实牛,体验也确实好,所以它有底气说,我的东西值这个价。这就像高端日料店,食材好,师傅手艺棒,价格自然不菲,主打一个“不宰穷人”。

而免费派,之前是小鹏、比亚迪这些。他们逻辑很简单,我先把硬件给你预埋了,功能你先用着,把市场占有率先提上来。这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打法,先用免费圈用户,把基本盘做大,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现在,理想从一个“功能订阅”的摇摆派,直接掀了桌子,用L6这款走量的车型,宣布AD Max永久免费,彻底倒向了免费派。

这一招,才是真的杀人诛心。

为什么?因为理想想明白了智能驾驶的“第一性原理”。

现阶段的智能驾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收那几万块钱的软件费吗?

不是,是数据。

是海量的、真实的、覆盖各种犄角旮旯路况的行驶数据。

算法的迭代,模型的训练,靠实验室里那几台测试车跑是没用的。这玩意儿就像学游泳,你看再多教学视频,不下水呛几口,永远都是个旱鸭子。

智能驾驶的算法,就是靠用户在真实道路上每一次的接管、每一次的系统运行,来进行“喂养”的。

所以你以为你白嫖了理想?

想得美。

你是在给理想免费打工。

你开的每一公里路,收集到的每一个路况数据,都是在帮助理想训练它的AI,优化它的算法。你不是上帝,你是饲养员,而且是自带干粮不拿工资的那种。

李想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理想L6定位是家庭用户,销量预期必然是奔着爆款去的。几十万辆L6铺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就等于拥有了几十万个7x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器。

理想智驾永久免费?别傻了,你开的每一公里都是在给它打工-有驾

这个数据规模,会形成一个恐怖的“数据引力场”。数据越多,算法越聪明,体验越好;体验越好,车卖得越多;车卖得越多,数据就更多。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飞轮,一旦转起来,后面的人想追,付出的成本将是指数级的。

这套“快种快收”的逻辑,本质上就是把软件的研发成本,巧妙地分摊到了每一辆车的硬件成本里,然后用一个“免费”的噱头,去换取最宝贵的、用钱都很难高效买到的东西——数据霸权。

这就好比打拳击,有的人还在一拳一拳地猛练肌肉,想着靠力量KO对手。而理想则是换了个打法,它不跟你拼拳头硬,它开始跟你玩心率、玩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每一个间隙,都给你来一记精准的点数打击。

这个“永久免费”,就是一记打乱对手呼吸的重拳。

它直接把压力给到了华为和特斯拉。

你们的智驾确实牛,但现在隔壁不仅功能不差,还直接不要钱了,用户会怎么选?

是继续为“遥遥领先”的体验支付高昂的溢价,还是选择一个“也还不错”并且免费的方案?

理想智驾永久免费?别傻了,你开的每一公里都是在给它打工-有驾

对于很多非极端发烧友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答案可能不言而喻。

这是一个经典的“优等生困境”。华为和特斯拉作为技术上的优等生,把智驾做成了高利润的“选修课”。而理想这个“偏科生”,直接把它变成了不要钱的“必修课”,强行拉高了全班的及格线。

理想智驾永久免费?别傻了,你开的每一公里都是在给它打工-有驾

现在,华为们就很难受。

跟进免费?那之前花钱买断的老车主怎么想?自己的高研发投入和商业模式怎么办?这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不跟进?那就会眼睁睁看着理想用“免费”的标签,像吸尘器一样吸走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中间用户。

所以,你看,李想的这一步棋,表面上是“让利用户”,实际上是“逼死同行”。他不是在做慈善,他是在加速行业的内卷,强迫所有玩家都进入他设定的游戏规则里。

这个规则就是:智能驾驶未来不是奢侈品,而是标配品。谁想把它当奢侈品卖,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这套打法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更残酷的商业逻辑:任何一个能够被规模化、数据化、并且边际成本递减的技术,其最终的宿命,就是免费。

从操作系统,到杀毒软件,再到今天的智能驾驶,无一例外。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理想的“免费”?

很简单,把它看作一份商业合同。理想为你提供了一套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而你,用你的驾驶行为数据,支付了对价。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没有谁占谁的便宜。

至于你是愿意用真金白银去购买一套顶级的智驾服务,还是愿意用自己的数据去“换”一套足够好用的智驾系统,这纯粹是个人选择。

前者是明确的消费者,后者是隐性的“开发者”。

想清楚这个逻辑,你就不会再为那些“用户福音”的宣传语而热血沸腾了。毕竟,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请客吃饭。

桌上摆着的每一份免费点心,底下都早就标好了价格。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