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豪华C级车,凯迪拉克CT6到底有啥不为人知的细节?
身边老王买车那会儿,家里人都说要么奔驰E级,要么奥迪A6L。理由很简单,这俩名字出去倍儿有面子。老王偏不,他盯上了凯迪拉克CT6。大家一听,愣住了:“这不是美系大船吗?咋想不开呢?”但他就喜欢这种冷门带点个性的选择,说是“看着顺眼,还能少碰撞”。
讲真,现在满大街奔驰宝马奥迪,看得我脸盲症都快犯了。CT6这外形是真的扎眼——5米2多的大块头(5223mm),路边一停,不懂行的还以为D级车来接老板下班。一对朋友开玩笑:“你这是给自己定制专属保镖啊!”确实,这体型比A6L长出一截,一起排队等红灯时,那气场没谁了。
再说那前脸,大钻石切割中网加熏黑处理,有点像西装革履又戴墨镜的大佬范儿。有次洗车店小哥直接认出来,“哟,这是凯家新旗舰吧?晚上灯亮起来特帅。”矩阵式大灯也够特别,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不像有些牌子全靠贴标识别。
侧面修长优雅,但轮圈样式倒是挺朴素,我一个同事调侃:“19寸都显得小巧玲珑,是不是该配20寸才霸气?”不过选装空间有限,想折腾造型基本没戏,对追求个性化的人来说多少差点意思。
坐进后排体验了一把,3109mm轴距果然靠谱。我1米8坐进去腿部三拳距离绰绰有余,就是头顶稍微压抑,因为尾部溜背设计。不过平时用作商务接待、家庭出游完全够用。有网友吐槽过“后排睡觉容易磕脑袋”,我觉得除非你180度躺平,否则问题不大。
隔音表现是真强,全系ANC主动降噪+双层夹胶玻璃,高速跑120码还能保持64分贝以内。这效果在市区感受不到太多,但上高速立马安静下来,比宝马5系和A6L更让人安心。有一次和朋友自驾回老家,高速上一路聊八卦,都快忘记自己是在开美系“大船”了。他们还打趣说:“你这是移动KTV啊!”
内饰部分升级不少,中控台用料扎实,有半苯胺真皮、实木饰板什么的,看着挺高档。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每次摸方向盘都有种握住高级感的错觉。33英寸9K分辨率双联屏摆在那,很唬人,不过操作流畅度一般,高通8155芯片嘛,也就是凑合能用。“科技感看着足,用起来就那么回事”,一句话总结网友心声。
座椅配置厚道,该给你的加热通风都有,就是主驾驶记忆功能只在高配才全员覆盖,中低配副驾只能默默无闻地陪伴主人公奋斗。Nappa真皮也是高配专属,中低配还是仿皮居多。但二排也带加热功能,对于北方冬天来说算是雪中送炭。“副驾驶:我的身份好卑微。”——来自群友原话哈哈哈!
辅助驾驶方面,全系标配L2级别,在高速上解放右脚左手简直幸福。有一次遇到堵车,就让它自己跟随前车慢慢挪,人直接开启葛优瘫模式。同事羡慕地问:“以后是不是连司机都不用请啦?”
动力系统比较常规,美式风格明显:2.0T发动机+10AT变速箱,可变气门管理技术油耗优化不少。但237匹马力和350牛米扭矩对于这么大的身板只能算刚好够使。在市区堵成狗的时候油耗轻松破10升,上高速却能降到7升左右,总体维持8-9升之间。我爸试过之后评价很实际,“城市里费油心疼钱,高速省心又舒服。”
底盘结构属于典型美式舒适路线:前双横臂独立悬挂+后多连杆独立悬挂,高配还有电磁感应悬挂,可以调软硬,让乘客一路安稳如山。我老婆晕车严重,以前每次出远门必备晕车药,自从换成CT6,她竟然可以刷手机看到终点站!她笑称“这下可以放心去丈母娘家蹭饭啦”。
价格方面,说句掏心窝子的,现在指导价35.97-46.97万其实并不便宜,好歹也是豪华品牌C级定位。不过终端优惠狠一点,下探到27.97万起步。如果敢再往25万砍一下,那估计宝马3系、奔驰C这些B级选手压力山大。但是现在这个价位区间,又遇上一线豪华品牌集体跳水抢市场,还有新能源搅局,小众品牌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销量数据很诚实:近三个月分别297辆、383辆、281辆,稳定“三百俱乐部”。很多朋友第一次听说还以为停产,其实就是太低调,加之宣传不给力导致存在感稀薄。“叫好不叫座”形容得贼贴切,以前还能靠价格优势吸引用户,如今竞争环境变天,再加新能源冲击,更难混口饭吃咯!
也有人觉得冷门反而代表稀缺与个性。一位老司机留言:“走哪都是‘套娃’德味轿子,我偏要买台美国味浓郁的大块头。”生活本来就该活出自己的样子,你说是不?
最后留个互动小游戏——假如你的停车场突然出现两台同价位不同款车型,一台外观超长超酷但冷门(比如今天聊到的CT6),另一台则是街头常见爆款(比如某德味三兄弟),你会更愿意哪种陪你上下班或者周末自驾?评论写下你的答案,加一句最真实理由,被点赞最多的小伙伴,下周帮他做一期深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