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恒大”论战:比亚迪6000亿负债是危机还是军火库?

一、魏建军“炮轰”背后:汽车业的资本狂欢与隐忧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近期抛出“汽车产业已现恒大式危机”的言论,直指行业资本裹挟、过度追求市值的乱象。他批评部分车企“烧钱换规模”“亏本卖车”,甚至呼吁对行业进行全面审计 。这一观点迅速引发热议,网友纷纷将目光投向负债近6000亿的比亚迪,认为其可能成为“车圈恒大”。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二、比亚迪的6000亿负债:一场“甜蜜的负担”

负债结构大揭秘

比亚迪的负债中,95%为无息经营性负债,包括应付账款(2416亿元)、合同负债(575亿元)等,本质是供应链账期和客户预付款的“信用资产” 。真正需支付利息的有息负债仅285.8亿元,占比不足5%,利息成本不足4% 。相比之下,恒大的负债多为高息杠杆,年利息超300亿元 。

汽车业“恒大”论战:比亚迪6000亿负债是危机还是军火库?-有驾

现金流与盈利的“护城河”

2024年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净利润402.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78亿元,现金储备高达1549亿元,完全覆盖有息负债的5倍以上 。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27天,相当于用供应商的钱“免费”支撑生产,形成独特的资金循环优势 。

负债驱动增长的逻辑

比亚迪的负债激增源于销量暴增(4年增长10倍至427万辆)和全球化扩张。其资金主要用于扩建工厂(全球12座基地)、研发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以及抢占海外市场。2024年海外营收2228亿元,同比增38% 。这种“短债长投”看似激进,实则是用行业规律换发展先机。

汽车业“恒大”论战:比亚迪6000亿负债是危机还是军火库?-有驾

三、行业对比:高负债≠高风险

车企负债率“全员高危”?

汽车业本质是重资产行业,全球巨头丰田负债2.7万亿元(负债率68%)、大众3.4万亿元(72%),均高于比亚迪的74.64% 。中国车企中,赛力斯负债率76.8%、长城71.2%,均高于比亚迪 。

盈利能力的决定性作用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542亿元(占营收7%),远超特斯拉(219亿元),技术储备覆盖电池、智驾等领域 。其毛利率持续提升至20%,而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仍陷亏损泥潭 。负债高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造血能力。

汽车业“恒大”论战:比亚迪6000亿负债是危机还是军火库?-有驾

四、魏建军的“焦虑”与行业的“真问题”

资本裹挟下的畸形生态

魏建军指出,部分车企沉迷市值炒作,通过“虚增销量”“PPT造车”推高股价,却忽视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健康。例如,某新势力车企虚增销量导致37家供应商坏账18亿元,暴露资本泡沫风险 。

价格战与产业空心化

2024年特斯拉掀起价格战后,部分车企被迫跟进,单车利润跌破5%。魏建军痛批“卖一辆亏一辆”的模式不可持续,并建议行业审计以挤掉泡沫 。

汽车业“恒大”论战:比亚迪6000亿负债是危机还是军火库?-有驾

比亚迪的“反例”价值

比亚迪用高负债换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2024年全球新能源市占率18%,超越特斯拉 。其负债扩张策略与恒大“借新还旧”截然不同,反而成为抵御行业寒冬的“弹药库”。

五、看懂数字背后的产业逻辑

比亚迪的6000亿负债,是新能源赛道上的“军火库”,而非恒大的“定时炸弹”。它背后是销量暴增的硬实力、技术突围的护城河,以及全球化的战略野心。当行业陷入资本与流量的内卷时,或许更需要理性看待财务数据——负债规模决定天花板,盈利能力决定生死线。魏建军的警告值得警惕,但比亚迪的答卷已证明:在新能源革命中,敢借钱、会花钱、能赚钱,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