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不满足于“当配角”,当增程开始盯上“大电池+超充”

#热点观察家#

随着昊铂HL的上市,以及新一代智己LS6开启预售,“大电池增程+超充”成为行业新的焦点。

昊铂HL成为首个纯电续航超过300km,并同步搭载5C超充的大六座增程式SUV;而开启预售的新一代智己LS6,也将“搭载66度电池(在售增程车型里最大),纯电续航达450km+,800V高压平台”作为了新车最大的卖点。

「眼观」不满足于“当配角”,当增程开始盯上“大电池+超充”-有驾

从整个插混/增程市场看,纯电续航超过300km已成为主流趋势:

「眼观」不满足于“当配角”,当增程开始盯上“大电池+超充”-有驾

主打800V或5C超充的插混/增程车型也大有人在:

「眼观」不满足于“当配角”,当增程开始盯上“大电池+超充”-有驾

可将两者结合,作为宣传卖点的,目前大概只有四款车型:2026款岚图梦想家、昊铂HL、新一代智己LS6、尊界S800增程版

在新能源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笔者判断:主打“大电池+超充”的混动或增程车型(尤其是后者),或将成为行业主流。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首先要感谢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电池厂商,比如宁德时代发布的新一代 “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具有长续航、快充、耐低温、安全可靠等特点,最高续航可达400km,充电倍率可以做到4C,充电10分钟即可获得280公里的纯电续航。

「眼观」不满足于“当配角”,当增程开始盯上“大电池+超充”-有驾

而以上大部分车型的电池,多是采用的这款电池——当然,要想突破4C的充电倍率限制,还少不了车企与电池厂商的联合研发或深度定制。

增程车型“有电一条龙,馈电一条虫”,常被消费者诟病。车企在解决增程车型馈电情况下,动力不足、噪音过大的问题时,也在考虑其他解决方案,比如提升纯电续航里程。

提升纯电续航里程,最简单的办法是增大电池容量,但如何实现成本、能耗、效益、安全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就极大考验车企的水平了。

尤记得2022年,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就做过“大电池增程最符合中国国情和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需求”的判断。如今三年过去,车企在卷完“冰箱、彩电、大沙发”之后,又将比拼的焦点瞄准了大电池和超充。

「眼观」不满足于“当配角”,当增程开始盯上“大电池+超充”-有驾

当前,市场主流的增程车型续航多数在200km上下,卖得最好的理想L系列和问界系列,续航也不过280km左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车企通过调研发现,200km+对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足够,没必要为了极少数用户,而做高续航,同时增加成本、能耗等方面的负担。

那为何如今车企纷纷放弃200km+,开始追求300km+了呢?

一方面是因为电池会缩水:标配280km,实际可能只有200km;另外考虑到季节和年限问题,“续航缩水”也是必然现象。这就导致车企所谓的“200km够用”,实际到用户体验层面,可能刚刚满足,或者远远不够,消费者依然有续航焦虑——这里所谓的续航焦虑,更多是相对纯电行驶体验而言。

另一方面,这也是“内卷”下的必然:插混或增程,本是作为承接燃油到纯电的过渡方案,然而,很多人都低估了该细分市场的活力,尤其是以比亚迪(插混),理想、问界(增程)为代表的相关品牌车型的高歌猛进,更是引发无数车企跟风入场。如今,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那么便只好在“细节末节”上寻找差异化突围。

「眼观」不满足于“当配角”,当增程开始盯上“大电池+超充”-有驾

当然,从底层看,这其实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续航、超充这些虽不是颠覆的技术,但却是行业发展和技术演化的必然。

结语:

除了以上车型,还有更多搭载“超长纯电续航+超充”的增程车型正蓄势待发,比如某款9系车型,其纯电续航也做到了超300km,并且配备了5C超充,并即将于近期上市。

纯电续航更持久,充电还更快,对消费者来说,也不是坏事,只要各方面体验不打折,价格合适,没有不买的理由。

当然,对汽车这样一个消费大件,“长续航+超充”未必是消费者决策的首要因素,但一定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