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销量夺冠,技术突破还是价格战取胜_

最近这车市可真是热闹非凡,尤其是新能源这块,感觉每天都有新故事。

就在大家伙儿都盯着比亚迪、理想、小米这些“流量明星”的时候,有个叫零跑的品牌,悄悄地就干了件大事。

五月份的销量榜单一出来,很多人都惊了,零跑居然卖了四万五千多台车,这已经是它连续第三个月,在新势力品牌里头拿第一了。

三月份三万七,四月份四万一,五月份四万五,这成绩跟坐了火箭似的,把以前的“老大哥”理想和小鹏都甩在了后面。

零跑销量夺冠,技术突破还是价格战取胜_-有驾

这下子,大家伙儿都开始犯嘀咕了,这个零跑,以前不都是不温不火的吗?

怎么突然就这么猛了?

它到底是练了什么神功,还是说,就是靠着把价格往死里压,才换来了今天的销量冠军?

这背后的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

要说零跑现在为什么这么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俩字:便宜。

这话没错,但也不全对。

如果光是便宜,那早就有很多品牌这么干了,为什么偏偏是零跑冲出来了呢?

因为它的“便宜”,不是那种赔本赚吆喝的傻便宜,背后是一整套把成本控制到骨子里的体系在支撑着。

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咱们现在总听到的一个词,叫“全域自研”。

说白了,就是造车这事儿,能自己干的活儿,绝不花钱请外面的人干。

这就好比你家开饭馆,从种菜、养猪到磨面,全都是自己一条龙搞定,那成本肯定比从菜市场、批发部进货要低得多。

零跑就是这么个思路。

汽车上最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件,还有车里的智能大屏、辅助驾驶系统,甚至连车灯,零跑都尽可能地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零跑销量夺冠,技术突破还是价格战取胜_-有驾

官方说自己有六成的零部件都是自己搞的,这个数字咱们就算打点折扣,也足以看出它在控制成本上的决心和能力了。

咱们拿它现在卖得最火的C10这台车来举例子,就看得更清楚了。

这是一台个头不小的中型SUV,按理说价格怎么也得十五六万起步吧?

结果零跑直接把纯电版的起步价干到了十二万多。

你再看看车里给的东西,一块大大的中控屏,用的还是高通骁龙8295这种顶级的芯片,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也给你配上了。

这些东西在别的品牌二十多万的车上才常见,零跑直接给你“白菜价”打包。

别的车厂难道做不到这个价格吗?

也不是,主要是大家不敢这么玩。

汽车行业也是个江湖,有江湖规矩,大家都在一个默契的价位里竞争,你好我好大家好。

零跑倒好,直接把桌子给掀了,告诉所有人:“我这儿成本低,我就是要卖这个价。”这么一来,消费者是高兴了,但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都被它给压缩了,逼得大家不得不跟着一起卷。

可以说,零跑就是用这种近乎“粗暴”的成本优势,硬生生在激烈的市场里砸开了一条路。

当然,光有便宜的“子弹”还不行,你得有足够多的“枪”才能覆盖整个战场。

零跑的第二招,就是把产品线铺得特别广,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总有一款适合你”。

你看它的车型布局,就像撒开了一张大网。

零跑销量夺冠,技术突破还是价格战取胜_-有驾

如果你就是想在城里上下班代步,买个小巧灵活的电动车,没问题,有T03这款A00级小车等着你。

如果你是刚成家的小家庭,需要一台空间大、坐着舒服的SUV,它给你准备了C11和C10两兄弟,一个中型一个紧凑型,而且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随便你选,彻底解决了你的里程焦虑。

要是你家里人多,是二胎甚至三胎家庭,五座车不够用,那也别急,六座的C16马上就上市了,专门瞄准的就是大家庭的出行需求。

而且,为了补上轿车这块的短板,它还有C01和即将推出的B10。

你看,从几万块的代步小车,到二十多万的家庭旗舰,从SUV到轿车,从纯电到增程,基本上你能想到的主流需求,零跑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种“什么都做”的打法,背后靠的还是那个“自研”带来的好处。

因为它掌握了核心技术平台,所以开发新车型就像搭积木一样,用一套底盘和三电系统,就能换上不同的“外壳”和“内饰”,变成一款全新的车。

这样一来,研发新车的成本就低了很多,速度也快了很多。

它的赚钱逻辑,不是指望一台车能卖出多高的价格,赚多少利润,而是靠着这么多款车一起卖,每台车赚一点,积少成多,通过庞大的销量规模来实现盈利。

这就像开个连锁快餐店,一个汉堡不贵,但一天能卖出去成千上万个,照样能赚大钱。

说到这,听起来零跑好像是个没有缺点的“优等生”。

但咱们看问题得全面,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销量一路狂奔的背后,其实也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消费者多留个心眼的地方。

零跑销量夺冠,技术突破还是价格战取胜_-有驾

比如说,一个很多人买车时都不会注意的参数——额定载重量。

你打开零跑C11或者C10的说明书,会发现一个数字,它的核定载质量是375公斤。

这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咱们国家的标准,一台五座车的最低核定载质量就是375公斤,算法是按每个乘客75公斤算的。

也就是说,零跑在设计车辆承载能力的时候,不多不少,刚刚好就卡在了国家标准的最低线上。

这么做当然是合法的,一点毛病没有。

但问题是,这种“刚刚好”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会带来什么体验呢?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加两个孩子,周末想开车出去自驾游。

车上坐满人,后备箱里再塞上帐篷、行李箱、几箱矿泉水和零食,这时候车的总重量很容易就超过了375公斤的核定载重。

我一个朋友就开的C11,他说平时在城里开感觉不出来,可一旦满载跑长途,过个减速带或者路面稍微有点坑洼,就能明显感觉到车子的悬挂被压得很死,弹跳特别生硬,感觉整个车身都沉甸甸的,有点“力不从心”。

他自己也说,虽然车能开,但心里总感觉不那么踏实,会下意识地担心,这车是不是“不耐造”啊?

这种在你看得见的地方,比如屏幕尺寸、芯片算力上用料十足,但在你看不见的、关乎车辆结构强度和耐用性的地方,却精打细算、卡着标准线走,这就是零跑高性价比背后的“秘密”之一。

这种做法短期内确实能吸引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但时间长了,当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种“极限操作”带来的体验差异时,会不会影响到大家对这个品牌的信任度,这就不好说了。

毕竟,车是用来开的,更是用来承载一家人安全的,安全感和耐用性,有时候比一块大屏幕更重要。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零跑的轿车C01,在面对像比亚迪汉这种在市场上已经建立起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的对手时,即便价格和配置有优势,销量也一直没能真正起来。

因为到了二十万这个价位,大家买的就不再仅仅是性价比,更是一种品牌的信任和品质的安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