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条消息,大理那边G5612大临高速,9月开始禁摩了,主要是因为这段路隧道多、山路多,摩托车出事故风险特别高。说实话,我对这事有点复杂情绪,毕竟我也骑过摩托,自己也算混过车圈,知道这禁摩背后一堆门道和矛盾。
大理这高速2024年2月才开通,开通到现在已经发生4起致死事故,全部是摩托车。听那交警相关负责人说,4起事故里,3起发生在下关到巍山这段,差不多占了75%。这段路双向有18座隧道,最长的隧道有5.38公里,隧道里救援特别麻烦,万一出事,还容易连带出二次事故。
我之前跟一个老同事聊起,他在云南干物流,说一天差不多有500辆摩托跑高速,别看数字不多,乱象不少,比如超速、不靠右、交替穿插、猛加速啥的。那些骑手也不想出事,更多就是图方便,山路弯多,跑车慢呗。你说,这么大个路段搞个禁摩,也算不得啥新鲜事吧?但我也感觉,这禁摩有点冲突,毕竟车祸多有人死,但汽车死伤数据肯定更多,车咋就禁不得?
刚才翻了下笔记,想起我当时调试某款SUV的悬挂系统时,工程师说高速上稳定性决定安全,摩托车防护差,用句生活里的比喻就像拿着瓷碗在冻雨里跑,车倒了就碎了。而汽车呢,脑袋包着钢盔,骨头硬朗多了。任何车辆在特殊路况都得靠稳定性和防护撑腰,摩托车是天生吃亏的那个。
前面说了汽车事故更多,摩托车是隐患,其实有点太绝对了。毕竟汽车险情多,但整体安全配备和应急能力高;摩托车事故虽少,但致命率高得吓人,这两者不能完全简单比。说白了,这禁摩不单是事故数量问题,更是安全管理和救援效率的考量。对了,你们有没有想过电动摩托的命运?一块电池爆炸能炸出多大动静,听着都揪心,特别是在那长隧道里。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要不要说说这禁摩政策背后供应链和研发带来的影响?别急,先来点顺口溜——把车卖出去容易,后期维护难。供应链就像流水线做面包,车企研发摩托车和汽车也一样。汽车研发流程重重把关,机械结构、电子系统都严格测试;摩托车很多小厂,供应商多且杂,管控很难做到位。就说那电池,质量不稳定、供应周期变长,搞不好一阵风都能吹翻车市。比喻成打仗,汽车是正规军,摩托车像义勇军,装备和后勤跟不上。禁了摩托,对于厂商来说,等于砍掉一块销量蛋糕,开发计划得再调头。
顺便问句,大家有没有觉得,政策出台常常不考虑基层跑运输的摩托司机?他们一出事,事情大了才跟着严管。那不就是给他们丢了饭碗了么?管制严了,谁帮他们争取补偿或转行培训?这社会问题还挺复杂。
话说回来,国内高速上照理说摩托车就是高危,要开得好难。以前那批老维修点告诉我,他们受理的摩托事故修理比汽车还麻烦,部件找不齐,有时候因为小零件等三四天。估计这也是高速禁摩背后没有说透的麻烦之一。顺嘴提一句,成本这块,刚心算了下,假设一次事故平均修理成本是车的30%,但车辆维修周期加长,间接经济损失不止这些。保险也不愿便宜放过,政策倒是直接砍断了风险源头。
还有个我没细想过的事儿,不知道这些禁摩路段到底有没有设置专门摩托车绕行路线?如果没有,那骑摩托的人只能绕远路,时间和成本都增加。说不定本地还有不少灰色摩托车偷偷摸摸钻进禁区,那后续执法成效咋样?(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便小跑题,我之前跟一个卖车的小哥聊天,他说现在电动摩托车也挺多,安全措施往好了想,但整车质量参差不齐,用户体验差异大很正常。反倒是同级别的燃油摩托,做工还靠谱一点。谁能猜这差别到底归啥?我猜主要供应商和研发投入吧,但这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假设。
你会觉得摩托车被当顽疾对待了吗?我自己倒是挺嫌麻烦,摩托车好开好停,但一旦上高速,心里总有个疙瘩。我身边几个骑手朋友,现在也说高速骑车累,相当于瞎了眼,这心态听着真让人心疼。或许禁摩是个不得已的选择,但为什么不是先把问题根源——比如隧道安全提升、路灯照明优化、救援设施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做好?
对了,大家注意过没,这些禁摩区覆盖的下关支线和主线,里程数分别大概是51公里和6.3公里左右(体感估算)?虽然线路不短,但禁摩覆盖率大,骑手绕行成本飙升。这政策执行下来,估计重度依赖摩托通勤的本地居民最郁闷,这种差别对待也许会催生新的交通隐患。
写到这里,我有点想知道有没有可能通过智能交通技术来解决这类问题?比如给摩托车配装自动稳定系统、增加隧道安全监控,实现智能限速。别答非所问哈,我也在自个儿试探,想象未来有这么一天。咱们按理说都不想再听见摩托车事故致死这样的新闻,那到底怎么办才好?
最后扯个便饭——你看那禁摩公告下的处罚条款,实施日期是2025年9月10日,离现在还远。这意味着现在摩托车还能通行,还有段缓冲时间,想必在这期间违章和事故也会有个小高峰吧。这段时间,你会怎样建议骑摩托的人自保?帽子戴得够不够厚?车况检查细不细?
不管咋说,这条高速三五分钟车程背后,是数十公里的山路隧道,还有铁路般的隧道灯光闪烁,在夜深人静时尤其压抑,到底要怎么保证安全?这份答案,恐怕还得大家一起慢慢琢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