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款车的核心升级根本不在发动机。它学了 MotoGP 赛车的思路,把底盘整个重新设计了。你可能会问,底盘不就是个架子吗?能有多大讲究?还真不是。好的底盘就像穿合脚的鞋子,动力再强,鞋子不合脚也跑不快。这款车的底盘就做到了 “刚柔并济”,该硬的时候硬,该有点弹性的时候有弹性,过弯、加速时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了。
具体改了哪些地方?掰开了说。最明显的是摇臂,从单摇臂换成了双摇臂。别小看这个变化,新的铝合金摇臂是中空的,两边对称,横向的刚性比以前低了 37%。刚性低了不是变差了?还真不是。这样一来,过弯时轮胎碰到不平的地方,摇臂能稍微 “让一让”,吸收点冲击力,轮胎就不容易打滑。而且它还轻了不少,上面好多镂空的地方,跑起来更轻快。
前车架也改了。横向刚性降了 40%,重量却轻了 730 克,差不多少了一瓶小瓶装矿泉水的重量。你可别觉得 “刚性降了” 是坏事,这是工程师算好的。骑车的时候,就算轮胎有点磨损,过弯时车身还是能稳稳的,不会突然晃一下,安全感提了不少。
还有轴距,变长了,到了 1485 毫米,比铃木隼还长点。按说轴距长了,转向会变笨,但这款车没这问题。高速跑的时候特别稳,出弯给油也不容易飘,可真要转弯的时候,又照样灵活。这就像打篮球,又高又壮的人,照样能灵活变向,是不是很厉害?
这些改动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都是从 MotoGP 赛车上学来的。以前大家觉得底盘越硬越好,现在不这么想了。赛车用的是 “可控形变”,就是该硬的时候硬,该稍微变形吸收力量的时候,就按设计好的样子变形。有车手试过,用这种双摇臂的车跑圈,不仅速度快了,就算操控上有点小失误,也不容易出问题,容错率高多了。
不过有人喜欢,也有人觉得可惜。以前的单摇臂多好看啊,一眼就能认出来是杜卡迪。现在换成双摇臂,有些人觉得少了点 “杜卡迪的味道”。这就有意思了,性能和颜值,到底该怎么选?
从实际骑乘来看,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测试下来,它的动态极限比以前高了 10%,就算是技术没顶尖的骑手,也能更有信心地跑快一点。但喜欢单摇臂的人会说,摩托车不只是用来跑快的,好看也很重要。当性能越来越好,是不是就得牺牲一点我们喜欢的 “老样子”?这事儿还真没标准答案。
这事儿对整个行业也有启发。以前大家比来比去,就看谁的马力大。现在不一样了,顶级摩托车的竞争,已经从 “比谁力气大” 变成 “比谁的底盘调得更精细”。你看那 37%、40% 的刚性变化,背后是材料科学的进步;730 克的减重,也是轻量化技术的新突破。
说这么多,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好摩托车,不再只看 “能跑多快”,更看 “跑得稳不稳、好不好控制”。至于单摇臂和双摇臂的选择,可能就像有人喜欢穿皮鞋,有人喜欢穿运动鞋,没有绝对的好坏。你要是骑过这两款车,会更在意性能的提升,还是更喜欢老款的样子?不妨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