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七月销售冷静期,现款五座后驱优惠近三万
说起来,这个夏天的生意是真不怎么热闹。前几天新款M7的谍照出来了,前脸和自家那俩大哥一个路数,样子是更精神些。可惜新车还得再等等才上市,现在店里还是靠现款撑着场面。
我在商场里的鸿蒙智行门店干销售,隔壁就是AITO用户中心,人流被分走一部分。这段时间来逛的,大多冲着M8、M9去,看M7的人少了不少——差不多十分之一吧。有时候一天就那么仨俩人问起老款M7。
其实原因也简单。一是本地置换补贴停了,有心思换车的人都在等风头;二来暑假太热,不少人要么宅家吹空调,要么全家出远门玩去了。还有个事儿,就是现在新能源SUV太卷,新出的车型一茬接一茬,把原先火爆的老伙计给挤下去了。
说到配置,我手上卖得最顺溜的是Pro和Ultra版五座后驱,大多数客户选黑色或者蓝色外观,两周左右能提到车,有时碰巧有现货就更快点。六座四驱Pro版反倒很难出手——指导价28.98万,加完补贴27万上下,可这价格档口竞品实在太多,还都是新鲜货,再加上咱们南方这边选四驱的人本来也稀罕。
预算要紧的话,多半会看Ultra五座后驱。我跟客户算过账:官方指导价28.98万,现在有1.2万元选配金、2万元限时优惠,还有9000块地方补贴(小程序直接能查到6000),实际落地价可以做到26.08万。当然保险另算,一般七八千跑不了,全款的话减掉3000元额外补贴,再加保险钱差不离。如果贷款买,那年费率2.49%,贷20万能分60期,总利息24900,每个月还3748块钱,这账我都快背下来了……
不过从七月开始政策变动大,以前还有免息方案,现在直接改成现金优惠+区域立减6000,说白了就是让大家自己权衡,是想省钱拿老款还是等升级的新版本。不瞒你说,我们自己内部也觉得这波促销挺猛,为清库存也是拼了命。
客户群体嘛,其实蛮集中,多是事业单位、老师医生这些职业背景,有娃家庭居多。有位局里小领导,上有老下有小,本来一直开奥迪Q5L送孩子上下学,但嫌市区油耗高又堵得慌,就琢磨着整台新能源。他老婆平常开车比较细致,对安全性和辅助驾驶要求高,而空间和储物能力也是他们看重的一环。据他说之前一直对纯电没啥信心,后来试驾增程型发现用起来踏实,还能加油当备胎,就这么拍板定下来了。
偶尔遇见几个纠结型夫妻档,比如那次进来看智界R7,看了一圈女方喜欢传统SUV造型,更偏向问界;男方死磕纯电,对增程爱答不理,他身边朋友好几个特斯拉Model Y,都劝他体验一下,说驾驶感受“贼带劲”。结果正赶上Model Y推免息政策,两口子最后还是奔特斯拉去了……我们同层楼蔚来理想都有展厅,经常看到客户左晃右晃比半天,该谁家的终归各凭缘分吧。有意思的是,对比奥迪Q5L成交概率反而高,因为不少人原本就是奥迪用户,被朋友拽来看新能源,一试驾觉得舒适度确实提升不少,高阶辅助功能用顺手之后接受度也变强,说到底还是日常通勤省心又省钱打动他们。我记得一个师傅说:“以前认死理儿油车才靠谱,现在年轻点儿的小两口倒真敢尝鲜。”
讲点别处听来的事,也不是所有配置都没人搭理。比如极少数人专挑六座布局,但基本都是因为经常一家老小齐出行,否则多数只盯着五座买。而且最近微信群里有人吐槽,“这个中控屏幕夜间亮度自动调节慢半拍”,害得晚上倒库总感觉刺眼,我后来帮忙找售后刷软件才解决。据维修部王师傅唠叨,其实类似的小毛病挺容易处理,只不过厂家OTA更新速度跟不上大家抱怨速度罢了。另外听群友聊过一次事故案例,说是低速追尾时主动刹停介入晚了一秒,不过具体情况谁也没亲眼见过,只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吧。但总体反馈底盘扎实,高速稳,不像早几年某些自主品牌一样松垮,这话不是我夸,是邻居张叔每回遛弯都会念叨一句:“哎呀,比咱以前那个哈弗H6坐感强!”
至于养护问题,目前除了轮毂样式争议最大(5月份刚换的新轮毂好评多一些),其他像空调滤芯这种易损件更换频率略高一点,有老司机建议半年检查一次,不然南方梅雨季节味道容易发霉。这类细节事,新司机往往忽略,到时候怪空气净化系统不给力,其实现阶段主机厂售后服务态度还不错,小修小补基本当天搞定。
对比下来,你会发现现在买现款确实划算,但如果特别追求科技感或者外观设计“潮”一点,那只能耐心等等下一代产品啦。不过市场行情变化快,下个月啥政策谁知道呢?毕竟我们做销售天天琢磨这些,也摸不到厂家葫芦里卖什么药——昨天还有个同行悄悄告诉我,下批次可能连颜色搭配都会调整,到底是真是假,他自己都笑嘻嘻地摇头,“信我的准没错!”这种话你信几成?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