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蔚来官方统计,国庆假期电动汽车换电一百多万次,平均3分钟换一次,实际操作中这个时间我觉得很难达到,比如我在其他城市的体验,站点人还挺多的,排队换电也经常见。其实这个数据还是挺有意思的,绝大多数换电都是瞬间完成,省掉的可是"充电等待"那几十分钟甚至一小时的时间。
我自己开过几次换电站,挺震撼的。你站在门口,看着机械臂一挥而就,把你那已经饿死的电池换掉,一气呵成。而且,蔚来换电的最大优势,也就是快。我碰到的有辆车是临时跑去换电,赶着去机场,原本要补充能量的时间都缩短了不少。过去我们还得规划充电站点位置,现在换电站几乎随手可得,真是方便。
这个3分钟的平均时间让我想起一个细节:别以为每天换电有多高频率,实际上大部分站点一天也就不到40次的交易(这是估算,实际可能差异还挺大),包括免费候补用户。你问我,这够用吗?其实答案很复杂,日均收入差不多2000块,算上租电模式的毛利,能撑起个站点,但也就勉强算可持续。
你知道那个白嫖的概念吗?我对这次统计的第一反应是:真有人白嫖?大概一半的人在免费试用、等待活动或者离线体验,剩下一半付费,价格一次大概100块左右。说实话,针对换电这个模式,收费也不是很高,但白嫖的比例也让我觉得,整体成本其实还挺高的。
我曾经和站点维修工闲聊,他说:要不是政策大力推动,这一块利润非常有限。 ——这让我不禁想,换电站的暴利光环,可能是被炒起来的。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利润可以和传统4S店比。毕竟这套机械设备投资不低,维护成本也实在不低。
这个时候,我心里又跑出个疑问:这些站点若没有持续付费用户,未来会怎样?(这段先按下不表)他还说过一句:十一出行的高峰时段,站点的利润才刚开始好转。那会不会是一种真金白银的泡沫?或者只是暧昧不明的政策红利?没细想过。
坦白讲,我个人其实挺喜欢蔚来的换电模式,主要是省事,10分钟搞定,几乎不用担心电量耗尽。但是,问题也不少。比如如果你用租电模式买车,电池其实不归你,你只是租用的那块‘电池包’——这点如果你不明白,可能会误会,自认为是在买车,其实电池有点像借的东西。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自己在换电站拍的照片,机械臂不停变换电池箱,每次都像点外卖一样快。有时候我会想:这么便利的背后,是不是存在偷偷换旧电池的可能?比如我新买的电动车,电池还挺新,开到快没电了,能不能偷偷用一块旧点的,或者调包?
这个疑问其实挺现实。毕竟,换电其实不像充电,那是机械换过程,有一定可操作空间。而且,很多换电站的电池存货并非统一新旧,一部分可能久放不用,又得经过检测和维护。换句话说,很多电池可能都翻新过,实际真原装的,还真不好说。
既然租电成了趋势,这种电池所有权其实就变得模糊——不用担心买断电池时的钱被坑,车主其实很少拥有这个电池的所有权。大部分情况下,买车的时候,电池是租用或者在用的状态。这样,换旧电池、甚至调包的可能性,也就变小了。毕竟,车企要维护品牌口碑,怎么可能让车主每天担心电池是不是旧货?(这里自我更正一下:其实可能还是存在潜在风险,但概率很低。)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随着固态电池逐渐普及,换电模式会不会被淘汰?我估计也是如此。固态电池能带来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电池换来换去的操作将变得毫无意义——反正新旧之间的区别会变得没那么大。
再说一个——我的朋友是修理工,他曾经笑着说:你们电动车动不动就换电,维修站都得开挂,毕竟电池出问题的概率不低。据我观察,换电站常常会遇到电池问题,比如电池容量明显下降,状态不佳的很难骗过技术检测。
有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自己在换电站拍的照片,看到墙角堆了一堆老旧的电池包,那种颜色看着就不是特别新鲜。若不及时淘汰,这些电池会影响换电站的安全和可靠。这也就是为什么,未来可能会有更严格的标识和监管措施。
更奇怪的是,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么复杂的换电体系,究竟是蓄意便捷还是利益驱动?毕竟,车企为了节省成本、缩短交付时间,可能会选择用旧电池堆积如山的策略。你怎么看?我其实也没全盘摸透,毕竟涉足比我想象中的复杂得多。
换电的便利性不容否认,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能瞬间补充能量比充电站里兜兜转转的时间节省不少。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未来买个电车就该看好这些站点?还是说,车企根本在试水,将来会不会全靠固态电池一统江山,换电站就变成历史遗迹?
我其实挺烦这种看不清未来的感觉。毕竟,电池的新旧问题,换来换去,谁又能保证不是一场骗局?刚才我也想到一件事,蔚来如果倒闭,站点和电池怎么办?这让我心里犯嘀咕。
回答这个问题,我猜测(不确定,因为没详细研究过),大概率蔚来会通过合作或者设施转让解决这个问题,但以旧换新这条路,恐怕日后会越走越窄——毕竟固态电池来了,旧电池就像旧手机配件一样,价值逐渐被拉低。
你会不会觉得,换电其实更像是一场持续的舞动,也可能只是看起来风光?谁知道,可能某天我会一觉醒来,发现换电站都变成了‘博物馆’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但这让我思考:我们在这个体系里,究竟是真享受便利还是被逐渐麻木了?——或许,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