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钛7单月卖出20024台背后:那些4S店销售不会主动告诉你的配置门道
上个月去提车时,隔壁展厅停着七八台钛7,销售小哥正跟客户解释为什么85%的人都选顶配。我凑过去听了几耳朵,发现这里头的讲究,比表面看上去要深得多。
说实话,第一次见到钛7实车时并没太大感觉。方盒子造型这两年满大街都是,珠光漆也不算新鲜玩意儿。但坐进驾驶舱摆弄了半小时,慢慢品出些不一样的味道来。中控那块屏幕反应速度确实快,切换导航和音乐界面时几乎察觉不到延迟。座椅包裹性也超出预期,腰部支撑调到合适位置后,长途开车应该不会太遭罪。
重点在动力系统这块。1.5T发动机配插混,账面数据360kW综合功率,百公里加速4.5秒。这种参数放在两年前,大概率要贴个性能标签卖到三十万往上。但实际开起来的感受更偏向于够用就好——起步阶段电机介入很积极,红绿灯起步能甩开大部分燃油车,到了高速巡航又切换成发动机主导,整个动力衔接过程处理得比较自然。
有个细节值得琢磨。这套系统纯电续航标注200公里,实际使用中如果频繁深踩电门,可能会打些折扣。不过对于大多数城市通勤场景,每天往返四五十公里的话,一周充两次电基本够用。遇到周末想跑远点,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能到一千多公里,倒也不用太担心半路趴窝。
底盘是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试驾时特意挑了段修路的烂路面,过减速带和坑洼路段时,车身姿态控制得相对稳当。销售提到这套云辇-C系统能做毫秒级阻尼调节,具体原理我也说不太清楚,但直观感受就是颠簸感被过滤掉不少。副驾坐的家人表示比之前那台合资SUV舒服,这评价应该还算客观。
空间表现属于意料之中。轴距接近2.9米,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不会太局促。后备厢容积日常使用够用,二排座椅放倒后能塞下不少东西。车内储物格设计得挺用心,水杯、手机、零钱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带孩子出门时,这些小设计往往比配置表上的大件更实用。
顶配版本多出来的那套辅助驾驶系统,是不少人选择加钱的主要原因。激光雷达配合多个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理论上能覆盖车辆周围大部分盲区。实际体验下来,高速跟车和变道辅助功能完成度尚可,城市拥堵路况下的表现还需要时间去适应。自动泊车这块倒是挺省心,侧方位和垂直车位都能搞定,适合那些停车技术不太熟练的新手。
音响系统配了二十个扬声器,车机里预装的几首测试曲目听起来层次感还行。不过这东西见仁见智,对音质没啥追求的话,标配那套也能凑合用。座椅通风加热功能在夏冬两季会比较实用,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天上车不用等太久就能暖和起来。
车身颜色选择比较多,展厅里摆的那几台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不同色泽。年轻人可能会喜欢这种视觉效果,我个人倒觉得低调点的颜色更耐看。毕竟开个三五年下来,新鲜感总会逐渐消退,到那时候耐看比抢眼或许更重要些。
价格方面,落地二十万出头能拿到四驱顶配版本,这个定位在市场上确实有一定竞争力。但买车这事儿从来都是各取所需,适合别人的不见得适合你。有些功能看着挺高级,实际使用频率可能一年用不了几次。反倒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配置,日积月累下来更能体现出价值。
最近两个月这车卖得不错,单月能破两万台,说明市场认可度还可以。不过热销往往意味着提车周期会延长,着急用车的话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另外就是后期保养成本,插混系统虽然省油,但涉及的零部件更多,保养项目自然也会相应增加。这些都是买之前需要算清楚的账。
说到底,一台车好不好开,最终还得看使用场景和个人需求。钛7这个产品定位比较清晰,兼顾家用和偶尔撒野的需求,适合那些既要城市通勤,又想周末带家人出去转转的用户。至于值不值得买,试驾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大概率会有比较靠谱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