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政策好不好,得看落地怎么样。就说汽车金融里的 “高息高返” 吧,最近讨论得挺热。有人说这是歪门邪道,我倒觉得,这更像是政策落地的一块试金石,看政策能不能真正钻进市场的毛细血管里。
前阵子福建那边,监管部门出手叫停了一些汽车金融的 “高息高返” 业务,好几家大银行也暂时停了相关合作。有个做汽车销售的朋友跟我念叨,说之前有客户贷款买车,放款后一个多月,就收到了返现,相当于少花了小一万。可现在这么一调整,来看车的人都多问一句 “还能返现不”,没了这个,不少人就又犹豫了。
其实啊,“高息高返” 这事儿,没玄乎。你想,消费者贷款买车,利息看着高点,但过一两个月能返回来一部分,实际花的钱就少了;银行呢,能借着这个由头,把钱贷给有买车需求的人,这些人大多信用不错,算是优质客户;经销商更不用说了,车卖出去了,还能从中间挣点补充利润。这不就是三方都沾光的事儿吗?
从消费心理来讲,返现这东西,就像给想买车的人搭了个小台阶。本来可能还在纠结 “要不要花这么多钱”,一听说过阵子能返回来一笔,心里那道坎儿就容易过去。有数据显示,有返现活动的时候,看车的人里,真正下单的能比平时多三成。你说这对提振消费,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银行这边就有点犯难,利息看着高,但返现一出去,单笔业务短期内就很难赚到钱。要是一直这么干,银行的积极性难免受影响。这就像你开了家店,总搞大力度促销,偶尔为之还行,天天这么来,谁也扛不住啊。
那怎么解决呢?或许可以从政策上想想办法。比如说,能不能搞点专项补贴?根据银行贷款的规模和效果,给点动态的支持。福建那边之前叫停部分业务,后来也尝试着调整了一下,对合规的返现活动给了些引导,效果就好了不少。
再往深了说,得让这个模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政策给点阳光,银行就敢放心贷款,客户觉得划算就愿意买,车商卖得多了自然高兴。就像一个飞轮,一开始推起来有点费劲,一旦转起来了,就会越来越顺。
说到底,政策好不好,最终还得看市场热不热,老百姓是不是真能得到实惠。汽车金融的 “高息高返”,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成为激活消费的一把好手。未来或许可以多看看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让这种三方共赢的模式走得更稳、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