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宣传横扫欧洲,现实则是冷冷清清

走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或柏林选帝侯大街上,期待看到中国电动车的壮观景象,现实令人失望:除了零星几辆MG或比亚迪,那些在国内宣传“横扫欧洲”的品牌,几乎无影无踪。

中国电动车宣传横扫欧洲,现实则是冷冷清清-有驾

榜单上的排名,藏着残酷的淘汰竞争。2025年上半年,欧洲14国电动车总销量达92.8万辆,同比增长5.93%,但中国品牌(不含沃尔沃等被收购品牌)仅贡献了74,296辆,市占率约8%。我们翻开销量榜看:前七名都没有中国品牌,从第八名福特(3.38万辆)开始断崖式下跌,二十多个中国品牌蜷缩在榜单末尾,平均市占率不足0.2%。

某些品牌的出海捷报,根本经不起推敲,高调宣传的欧洲万台订单,最终被扒出实际交付地是中东转运港;精心策划的慕尼黑上市发布会,现场清一色华人面孔,本地媒体席位空空荡荡。出口数据的统计,遮盖的是运往欠发达市场的库存车。

在如此残酷的战场上,活下来的中国品牌都手握杀手锏:

中国电动车宣传横扫欧洲,现实则是冷冷清清-有驾

比亚迪上半年在欧洲卖了3.3万辆,同比暴涨140%。它的武器是全产业链优势。从自研电池、电控到成熟的欧洲销售网络,再到匈牙利工厂的本地化组装能力,像重装兵团般硬生生撕开市场缺口。旗下SEAL、DOLPHIN、ATTO 3三款车就贡献了一半以上销量。

小鹏靠科技差异化突围:G6和G9搭载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精准击中欧洲科技爱好者的需求,上半年销量6063辆,增长170%。

零跑上演借船出海的妙计:背靠Stellantis遍布欧洲的5000家渠道网点,廉价小车T03不到一年就卖出3998辆。没有海外巨头铺路,这种速度是不可想象的。

在欧盟法规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下,一些中国“豪华新势力”主力车型至今未通过欧盟碰撞测试,展厅仅靠几台展车撑门面。数据隐私保护,未按GDPR要求改造车机系统的品牌,直接被拦在市场外!在电池回收上,缺乏循环方案的车企,面临每辆车4000欧元押金的惩罚性成本!

那些空谈“全球高端”的品牌现了原形。某品牌高调宣布的“欧洲工厂”,选址还在PPT阶段;另一家标榜“本土化”的车企,被曝仅注册了空壳公司。他们的真实战场不在欧洲街道,而在国内营销骗局里,把车运到欧洲码头拍下出征照,就成了征服欧陆的证明!令人贻笑大方!

中国电动车宣传横扫欧洲,现实则是冷冷清清-有驾

欧洲市场的淬炼才刚开始。大众靠ID系列拿下13.2%份额,特斯拉即使下滑,仍守住了9.16%的江山。当欧盟要求中国电动车售价不得低于3.5万欧元,当98%的稀土原料命脉握在他人手中,中国车真正的考验是:撕掉假数据,亮出真功夫。毕竟,欧洲消费者的钱包只向尊重规则的实力派敞开。

你觉得中国品牌还要经历多久,才能在欧洲真正站稳脚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