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中经记者赵毅采写

专家观点-有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教授赵英:

长安汽车决策自主权提升 治理结构更趋灵活

长安汽车集团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分立,成为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此举不仅为长安汽车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折射出我国汽车工业改革深化与竞争格局优化的深层逻辑。

长安汽车此次“升格”的核心价值在于决策自主权的显著增强,自主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此前,长安汽车作为兵装集团下属二级单位,需接受集团层面的管理制约;如今跻身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序列,其行政层级与一汽、东风等车企齐头并进,可自主决定集团公司范围之内的运营决策及其他重大事项,制度束缚大幅减少。

这为长安汽车释放发展创新活力提供了更大空间。长安汽车在自主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方面一直表现突出,独立后更高的自主权将推动其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的竞争力可能进一步提升。

对于行业而言,长安汽车的独立被视为中央推进央企改革与强化市场竞争的重要信号。短期内行业整体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这一调整将对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刺激作用。

此外,作为重庆最大的汽车企业,长安汽车的独立也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将为长安汽车提供更优的发展环境,而长安汽车的壮大也将反哺重庆汽车产业集群,形成良性互动。

从全国产业布局来看,长安汽车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汽车产业地域分布更加均衡,增强国家经济安全。但产业布局需遵循技术经济规律,如西南地区凭借电力与气候优势适宜布局算力中心,而汽车产业的项目落地仍将依据产业特性而定。

此前关于长安汽车与东风重组的传闻并未成为现实,主要系大型车企重组涉及合资合作、财政关系、管理层架构、企业文化等多重复杂因素。

长安汽车的独立实则是更优的重组路径,让长安汽车自主发展、兵装集团剩余部分专业化整合,更符合市场规律,能减少文化冲突与体系磨合成本,推动企业自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此次调整进一步明确,我国汽车产业战略仍将沿着新能源化、智能化主线推进,而通过优化央企治理、释放企业活力,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专家观点-有驾

汽车行业评论员章弘:

新长安催化本地产业链升级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长安原本是兵器制造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军转民的浪潮中,率先引进奥拓,打造国民车,为长安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抢得了先机。进入本世纪以来,汽车市场发生变化,自主品牌后来居上,电动车风起云涌。长安集团审时度势,研发出一系列智能化的电动车型,受到市场的认可。

在此背景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运营,跃升为一级央企,长安汽车可以直接与国资委对接,汇报层级减少,管理链条缩短,决策效率有望显著提升。

长安汽车还将整合原兵器装备集团资源,推动重庆从“汽车制造基地”向“智造+服务”枢纽跃迁。据测算,新集团将吸引超百家配套企业西迁,催化本地产业链升级,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完善区域汽车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作为央企,在争取国家级资源时更具优势,有望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加速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长安汽车可以更加聚焦汽车产业发展,剥离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投入智能网联、固态电池、飞行汽车等关键技术领域。这启示汽车行业要注重专业化发展,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外,长安汽车总部落户重庆,将进一步发挥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协同效应,带动重庆汽车产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这表明区域协同发展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车企应注重与所在地区的产业协同,实现互利共赢。

这一调整还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长安汽车从原兵器装备集团中分立,成为一家独立的央企,使得军工业务与汽车业务能够各自聚焦核心领域,军工资产可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职能,而汽车业务则能将全部战略资源集中投入到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中,实现业务的垂直化、专业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长安汽车独立成为央企后,与一汽、东风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家央企可以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布局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共同攻克智能驾驶技术突破、新能源电池续航及安全等行业难题,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开拓国际市场中,加快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的步伐,提升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经记者赵毅采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