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八月销量增长,天工系列下滑,新技术缺乏亮点

车窗玻璃上还残留着夏末雨滴的痕迹,销售中心的门厅一如既往地冷清,一台印着金色大字“天工”的展车孤零零地杵在角落,仿佛一个等不到乘客的夜班出租。销售员小李无所事事地刷着朋友圈,直到经理下楼,例行问询今天有没有‘大客户’来。他摇摇头,刚想解释,经理已经折返进办公室,期间的气氛比雨滴敲在玻璃还要无声。每逢月初,红旗的销量报表都会例行在微信群里刷屏,今年8月,红旗品牌总销量突破了4万辆,新闻稿里喜气洋洋,增长指标画了发光的箭头。一切都好似春风拂面,但这里,天工展台旁,不免让人怀疑,数据背后的分布有哪些不可说的秘密。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负责天工系列销售的人,面对着斑斑数字从三位数跌回两位数,会作何感想?旁人只看到整体数字的红盘,真正的压力,却是这些被蔓延的低迷车型默默一分一秒承担着。这是一个真实得让人有点尴尬的问题,正如刑侦卷宗里案发现场总有些“死角”,灯打不到的地方,反倒更容易藏污纳垢。

说回正题。红旗自2018年品牌焕新后,确实度过了一段“经济适用型”的增量期。燃油车作为品牌核心盘踞,仰仗老用户的“情怀流”撑起来不少数据。但新能源转型,是这些年所有主流玩家的必修课——是进化,不是选修。红旗跟进了,也祭出了大手笔,比如引以为傲的天工平台、九章智能,官宣时镜头下熠熠生辉。只不过,转型不是把招牌换了、logo点亮了后台数据就能自动翻红。

现阶段,天工系列无疑还是个“数字上的小透明”。以天工08为例,8月销量145辆,环比下降8.8%,距离年初的“千辆小高峰”已经滑出了一道漂亮而冷酷的下降线。其它兄弟天工05、天工06虽有微幅波动、略有提升——也不过是于层层压力里挣扎着维持在两三百的水平。三款车加起来,连竞争对手动辄一月数千辆的热销新势力都望尘莫及。这倒像极了案卷里嘴硬的嫌疑人,说自己“什么都做了”,但一查通话记录——静默屏蔽,毫无反应。

问题的关键不是新平台、新技术有没有亮相,而是红旗天工系列有没有在主流新能源用户群形成认同。用户用脚投票,他们的“点赞”不是送给品牌logo,而是掏钱买车的动作。事实上,新能源市场这两年卷得像案发后的“追踪检测”:动力好、科技强、配置高、价格卷,已经是门槛。再加载一个“国潮情怀”标签,并不能自动转化为销量,更别说重新塑造圈层心智。红旗不是最缺流量的那个,却总是慢了半步。

从案情线索看,天工系列短板明显。一是迭代速度太慢,产品力和舆论热点常常错失最佳时点,等到发力那一刻,头条早被别人抢完了。二是新技术落地的体验没拉开差距,不论是续航、智驾还是内饰体验,天工系列没有形成“非你不可”的核心理由,说白了,就是可替代性太强。三来,价格策略还不够狠,配置与价格边界模糊,每一寸往高走,都会撞上比亚迪、问界这样的强力拦路虎,往下摸,又拉不下老品牌的面子。

如果让我总结一句:天工系列现在的状态,更像警局加班时随手点的外卖——不是米其林,也称不上难吃,价格也还能接受。只是你问同事:下次还点吗?答案多半是“看看,还有没有别的选项?”

红旗八月销量增长,天工系列下滑,新技术缺乏亮点-有驾
红旗八月销量增长,天工系列下滑,新技术缺乏亮点-有驾
红旗八月销量增长,天工系列下滑,新技术缺乏亮点-有驾

又有同行戏谑:“天工啊,就像老刑警办新案,方案看着规整,操作起来却磕磕绊绊,一旦遇到年轻的新流派,一招一式全掉队了。”这话也许不中听,但道理摆在那儿——新能源这活儿,卡位不是靠喊口号,得是靠样样都比别人快点、强点、卷一点。

红旗八月销量增长,天工系列下滑,新技术缺乏亮点-有驾
红旗八月销量增长,天工系列下滑,新技术缺乏亮点-有驾
红旗八月销量增长,天工系列下滑,新技术缺乏亮点-有驾

说到底,红旗天工系列要实现翻身仗,不仅是产品升级这么简单,更要快速构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形成“天工=XX”的用户标签。否则,再漂亮的数据,总会有遮不住的冷清角落。牌坊早已竖起来,但庙里香火能烧多久,还得看后来人怎么续。

这种时候,作为旁观者,不免心生一种“命案就地侦破”的职业焦虑。老方法换了新装备,但结果依然不温不火——难不成真是时代变了,套路再老也救不了天工?

环境在变,玩家在变,人心在变。留给天工系列的“试错时间”不会太长,市场远比刑案现场更冷酷,没人等着你慢慢磨合、慢慢调整窗口期。你觉得天工系列能靠红旗品牌的光环支撑多久?或许这才是红旗下个阶段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靠惯性扎根,还是靠实力破圈?答案不在我们手里。等案子破了,自会见分晓。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