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季还剩五场,冠军争夺的格局突然变得微妙起来。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迈凯伦两位车手奥斯卡·皮亚斯特里和兰多·诺里斯的内战时,梅赛德斯车队的负责人托托·沃尔夫却提出了一个有点反直觉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威胁,以及心理上的优势,其实掌握在追赶者马克斯·维斯塔潘手中。
老实说,听到沃尔夫这么说,我第一反应是有些意外。毕竟,他自己也正经历着车队成绩不甚理想的时期。但他这番话,确实点出了竞技体育里一个很经典,也很容易被忽略的层面。他提到,自己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当年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也是以追赶者的姿态发起冲击。他说的“追赶者总有心理优势”,这句话值得琢磨。
维斯塔潘目前落后领头羊皮亚斯特里40分,在只剩下最后几场比赛的情况下,从概率上讲,他的容错空间确实非常小,任何一次退赛都可能直接宣告争冠失败。但沃尔夫的逻辑恰恰相反:正因为“输面大”,所以维斯塔潘反而没什么可失去的。这种心态,反映到驾驶风格上就是更强的侵略性。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老话了。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去拼每一个机会,而领跑的皮亚斯特里和诺里斯,则必须时刻计算着积分,考虑“大局”。
沃尔夫拿诺里斯在奥斯汀的比赛举例,说他在进攻时明显有所顾虑,这再正常不过。当你手握巨大优势时,你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变得沉重。我跑了这么多年比赛,这种压力见得多了。领先者想的不是如何去赢,而是如何才能不输。这种心态上的细微差别,在F1这种分秒必争的运动里,影响是巨大的。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沃尔夫的看法。前F1车手、现在做电视评论的马丁·布伦德尔就提出了一个更现实的观点。他认为,迈凯伦的“二对一”局面才是真正的优势。这几乎是战术上的阳谋。
布伦德尔的分析总是那么切中要害,毕竟他是从驾驶舱里出来的。他认为,迈凯伦完全可以利用皮亚斯特里和诺里斯两台赛车来夹击维斯塔潘。一台车用来牵制,另一台车执行最优策略,这种配合在比赛中能发挥奇效。从阿布扎比收官战往前数的每一场比赛,迈凯伦的策略组都必须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这考验的是车队的执行力,而不是车手一个人的心理。
但事实是,维斯塔潘最近的状态确实可以用恐怖来形容。过去五场比赛,他拿下了133个积分中的119分。这种追分势头让任何战术优势都显得有些脆弱。布伦德尔也承认,红牛现在的赛车更快,维斯-塔潘本人也处在巅峰状态。尽管有些赛道特性可能更适合迈凯伦,但维斯塔潘展现出的那种统治力,让一切都变得不确定。
维斯塔潘本人似乎不太喜欢冲刺赛周末的赛制,可这种只有一节练习赛就直接进入排位和正赛的紧凑安排,反而非常适合他这种天赋和自信心爆棚的车手。他能更快地找到赛车感觉,而其他人还在摸索时,他已经领先一个身位了。布伦德尔用自行车赛里掉队的选手很难再追上主车群来形容,这个比喻很形象。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很有趣了。一边是沃尔夫从心理层面分析的“追赶者优势”,另一边是布伦德尔从战术角度出发的“人数优势”。我个人觉得,两种观点都对,它们共同构成了本赛季末最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维斯塔潘的优势在于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做一名纯粹的攻击者,而迈凯伦的优势则在于他们可以用团队的力量去构筑防线。
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这取决于很多因素。维斯塔潘的追击能多大程度上给迈凯伦双雄施加压力,让他们自乱阵脚?而迈凯伦车队又能否像一个精密的整体那样,完美执行“二防一”的战术?不管纸面上的优势倒向哪一边,最终的答案还得在赛道上见分晓。接下来的几个周末,围场里的气氛恐怕会相当紧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