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尤其是新能源车这一块,每天都有新故事。
要说最近谁最火,那小米汽车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自从雷军宣布造车,到小米SU7正式上市,那关注度简直就跟开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小米SU7刚出来的时候,订单多到系统都崩了,想买车得排大队,这在以前的纯电轿车市场里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这么一来,大家就很自然地把小米和另一家从手机跨界过来的巨头——华为,放到了一起比较。
毕竟这两家在手机领域斗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在同一个赛道上相遇,很多人都觉得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战就要开始了。
但你要是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最开始大家把小米和华为问界放一起比,其实有点“强行凑对”的意思。
为啥这么说呢?
咱们掰开来聊聊。
首先,产品类型完全不一样。
小米SU7是一台轿车,还是那种线条特别流畅、看着就很有速度感的运动型轿跑,它的目标客户很明确,就是追求时尚、科技和驾驶乐趣的年轻人,或者是家里已经有了一台大车,想再买一台好开又好看的“玩具”。
而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系列呢,从M5、M7到M9,全都是SUV。
SUV是什么?
就是咱们常说的那种高高大大的车,空间大,视野好,主打的就是一个家庭使用,拉着一家老小出门旅游、周末去趟超市,那叫一个方便。
一个是个性张扬的“小伙子”,一个是稳重顾家的“大家长”,这俩的目标人群压根就不是一拨人。
其次,它们走的技术路线也不同。
小米SU7是纯电动车,就是得完全靠充电桩来补充能量。
这在一二线城市,家里有充电桩或者公司附近充电方便的,没什么问题,电费便宜,开起来也安静。
但对于很多充电不方便,或者经常要跑长途出远门的人来说,心里总会有点“里程焦虑”,生怕开到半路没电了。
而问界系列呢,主打的是增程式技术。
这是个啥呢?
简单说,它既有电池和电机,也有一台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
平时开车用电,跟纯电车一样,但要是电快用完了,那台汽油机就会启动,但它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个“充电宝”一样给电池充电,这样车就能一直跑下去,没电了就去加油站加油,彻底解决了里程焦虑的问题。
所以你看,一个坚持纯电,一个主攻增程,技术路线上就分道扬镳了。
再加上价格和定位,小米SU7主攻的是20到30万的市场,用极致的性价比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一下子就把这个级别的市场给点燃了。
而问界呢,虽然改款M7也在这个价格区间,但它的旗舰车型问界M9,那可是奔着5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去的,对标的是理想L9、宝马X5这些豪华车。
它的成功,靠的是华为强大的技术实力,比如那个能看电影的智能大灯、遥遥领先的智能驾驶系统,还有非常豪华舒适的乘坐体验,主打一个“科技豪华”。
所以说,在小米的新SUV消息出来之前,说小米和问界是直接竞争对手,确实有点牵强,大家各卖各的车,各赚各的钱,相安无事。
然而,商场上的平静往往都是暂时的。
就在大家以为小米会按部就班,先在轿车市场站稳脚跟的时候,一个重磅消息突然就在网上传开了,一下子让整个局面变得微妙起来。
根据很多渠道的爆料,小米的下一款车,已经不是秘密了,而且很可能不是之前大家猜的小型SUV,而是一款定位大型的六座SUV!
据说这款车的内部代号叫“昆仑”,一听这名字就感觉气势不凡。
这个消息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因为它透露出的每一个信息点,都像一支利箭,直指问界和理想汽车所在的核心阵地。
我们来一条条分析。
第一,大型SUV。
这个尺寸级别的车,天生就是为家庭用户准备的,这就意味着小米不再只盯着年轻人,而是要把目光投向购买力更强、需求更稳定的家庭市场。
第二,六座布局。
这更是把“家庭”这个标签贴得死死的。
现在二胎、三胎家庭越来越多,六座车正好能满足一家老小共同出行的需求,这正是问界M7、M9和理想L系列卖得这么好的关键原因。
最最关键的是第三点:据说这款“昆仑”SUV,很大概率会搭载增程式动力系统!
这就好比一个一直用剑的高手,突然也拿起了对手最擅长用的刀。
小米如果真的推出增程式SUV,那就意味着它彻底放下了纯电路线的“执念”,选择了一条更贴近当前市场主流需求、更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道路。
以前大家还能说“你纯电我增程,咱俩不一样”,现在技术路线都一样了,那可就是面对面的直接较量了。
更有意思的是,爆料还说这款车虽然个头很大,但设计上会走一种低趴的运动风格,不像传统大型SUV那样方方正正。
这一点就非常“小米”了,它似乎想告诉大家,谁说当了奶爸就得放弃帅气?
家庭用车也可以很有型。
这种精准的差异化定位,很可能会吸引到那些既要照顾家庭,又不想变得油腻的新一代年轻父母。
这么一来,事情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小米的这步棋,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杀入由问界和理想牢牢占据的高端家用SUV市场。
要知道,问界M9这样的车型,不仅销量喜人,单月交付量稳定过万,是高端市场的明星,更是华为鸿蒙智行重要的利润来源。
一旦小米带着它那套已经被SU7证明过无比成功的打法——顶级的流量营销、庞大的粉丝基础、强大的生态互联能力,再加上一个可能极具杀伤力的价格——冲进这个市场,那对问界来说,压力绝对是空前的。
这就不再是隔空喊话,而是真刀真枪地抢客户、抢市场、抢利润了。
接下来,华为和余承东会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整个汽车市场恐怕都要迎来一场更加精彩、也更加激烈的大戏了。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巨头们打得越热闹,我们能买到的产品可能就越好、越实惠,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