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近1000家知名汽车产业链企业参展,成为汽车界不折不扣的顶级盛会。在关税战阴影下,2025上海车展依然热力澎湃,吸引了众多海外客人。
趋势捕捉在上海车展现场采访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他对关税战及行业发展趋势等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判断,以下是其核心观点。
1、关税战对中国车企没什么影响
我觉得关税战对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上实际没有什么影响。中国汽车是面向全球南方和欧盟市场,北美市场本来就比较少。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目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的空间,比如比亚迪还有小鹏等这些在欧洲都表现特别优秀。像俄罗斯还有像其他一些特色市场,我们实际上也有巨大发展机会,所以在美国加征关税情况下,中国汽车可以算是独善其身,未来将获得更好发展空间。
2、要油电两手抓
中国车企业未来还有巨大发展空间,一定要有长远立足于世界前5的地位的考虑。要关注国内市场跟全球市场的平衡,要做好油电两手抓的准备,也就是说油车市场我们在海外要有超强的一个竞争力,尤其小型燃油车在东南亚还有在一些欧洲市场上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电动车我们在海外有一个引领潮流作用,在海外基础设施不是特别完备情况,我们既要推好油车,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也要做好电车,满足他们的绿色环保需求。我们现在也开玩笑说,传统车企越来越优秀,新能源车企越来越被动,传统车企油、电两手都抓,比如说奇瑞就是典型代表,它在俄罗斯油车卖得极其火爆,吉利也卖得很好,而这些新势力车企在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基本没有什么量,而中国对俄罗斯加中亚5国去年就出口了160万辆的车,占到了出口总量近1/4。
3、中国必然培育出全球头部车企
中国汽车的头部企业比如比亚迪,实现了整个产业链全面自主可控,实现有效的技术突破跟产业协同,这样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对市场能力最快速化,有效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现在全球方面还充电设施并不是特别完善情况下,我们要有效做到产品快速对应全球各地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中国必然培养出来全球头部车企。
4、坚决反对“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概念
智能化应该说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之一,但我个人坚决反对“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的概念。我们认为电动化是全场竞争,我们整车企业有几个能造电池的,有几个利润比较好的,电动化真正带来来利润的改善,满足消费能力的提升,而智能化本身是一个套件,不管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还有摄像头这些,实际上都是相对外配的一些产品,整个的价值量也是在万元左右的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价值量,相对于电池在3万到5万甚至更高的一个价值来看,电池实际上对整车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整车企业要做到对电动化产业链的持续全面的提升,尤其电池领域处于从液态电池到半固态到固态电池全面的技术进步之中,法规也要求电池越来越安全,不起火不冒烟,甚至未来在热失控下要正常的工作,这些对企业的价值的提升我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当然智能化也很重要,但是现在来看,大家都是L1级(辅助驾驶),没有一个企业是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很多功能实际上都不能大肆宣传,消费者使用面临很多的风险。
文/刘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