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小鹏汽车交付36717辆,同比增长超两倍,累计交付破80万辆。同期零跑销量首破5万,智己交付7027台,小米汽车交付量刚过3万。各家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不同速度,海外市场争夺战也越打越激烈。
小鹏在欧洲推出新款G6、G9和P7+,目前已进入46个国家。但用户反馈显示,欧洲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功能仍有疑虑,充电网络布局也未完全覆盖。相比之下,零跑靠低价策略冲销量,入门车型价格压到10万以内,7月销量同比涨超126%。不过这种低价模式可能让利润变薄,长期竞争风险不小。
小米汽车交付刚过3万,和小鹏、零跑差距明显。首款车型G11市场反响一般,可能是因为小米在汽车制造经验不足。他们想用手机和智能家居联动吸引用户,但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智己销量稳定,但主打的高阶自动驾驶功能还没完全落地,用户抱怨“宣传和实际体验差太多”。
各家车企都在找新出路。小鹏计划2026年推续航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车,同时在欧洲搞充电站合作。零跑继续压低价格抢市场,但可能引发同行价格战。小米想靠小米生态链拉用户,但手机和汽车结合到底能有多大优势还不清楚。
欧洲市场成必争之地,小鹏、蔚来都在加速铺开网点,但欧盟新规要求电池更环保,成本可能上涨。东南亚国家像印尼、越南也可能成新战场,低价车会在这里打价格战。国内政策补贴向三四线城市倾斜,零跑、小米这类低价车企可能受益。
车企们忙着造车、铺网点、搞技术,但用户最关心的还是价格、续航和功能实用。现在谁能在这些关键点上做得更好,谁才能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数据会说话,明年再看结果。
全部评论 (0)